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生物学标记物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常见和凶险的并发症,如果不能早期诊断和治疗,将会造成迟发性脑缺血和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转归。SAH会造成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引发血管痉挛,进而导致脑组织损伤。很多研究显示,这些病理生理学过程中多种代谢产物浓度或活性会发生改变,明确这些标记物发生变化的部位、时间和趋势,对于探讨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
作者:吕涛;张晓华 刊期: 2015- 06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出血性转化
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transformation,HT)是指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血管恢复血流灌注时发生的脑内出血,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HT可无临床表现,也可表现为肢体瘫痪加重、意识水平下降等症状。有症状HT可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残疾率和病死率增高。因此,研究HT的机制和危险因素有望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进而改善患者预后。文章对HT的形成机制、危险因素、高危患者的筛选和防治等进行了......
作者:陈明丽;郭梦;李长清 刊期: 2015- 06
-
细胞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与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
脑缺血可导致梗死核心区细胞坏死和缺血半暗带细胞凋亡。脑缺血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s,MAPKs)信号通路被激活,引起程序性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文章就MAPKs信号家族与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谢君;张智博 刊期: 2015- 06
-
脑缺血后适应通过上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酪氨酸受体激酶 B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和酪氨酸受体激酶B(tyrosinereceptorkinaseB,TrkB)在脑缺血后适应中的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9只)、缺血后适应组和缺血再灌注组,后2组根据再灌注时间进一步分为6、12、24、48和72h亚组(各亚组各9只)。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
作者:王国峰;刘伯芹;赵玉芳;赵仁亮 刊期: 2015- 06
-
单发性与同侧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危险因素和病因学差异
目的探讨单发性腔隙性梗死(singlelacunarinfarct,SLI)和同侧多发性腔隙性梗死(multiplelacunarinfarct,MLI)的特征以及二者危险因素和病因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1日至2014年12月13日期间所有急性颈内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筛选腔隙性梗死,根据弥散加权成像显示的病灶数量和部位分为SLI组、单侧同一血管供......
作者:陈兰兰;徐俊;朱晓峰;马灿灿;于海龙;景坚;李晓波 刊期: 2015- 06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并发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和对临床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患者继发性发作的危险因素及其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CVST患者,收集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对性发作组与非性发作组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纳入69例CVST患者,其中32例(46.38%)继发性发作。在临床表现方面,性发作组患者更多表现为偏瘫(37.50%对15.63%;χ2=5.24......
作者:沙杜鹃;马浩;顾双双;王路娜;钱健;陈一冰;张均 刊期: 2015- 06
-
血清尿酸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erumuricacid,SUA)水平对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短期转归的影响。方法纳入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分分为转归良好组和转归不良组。转归良好定义为......
作者:宋小娜;焦燕;杨国强;阿斯亚?阿吉 刊期: 2015- 06
-
心脏袋状结构的存在可解释原因不明性卒中
根据FrontiersinNeur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左心房内的一种袋状结构有可能解释原因不明性卒中。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医学院的Fisher等在75例卒中患者中对这种左心房中隔袋(leftatrialseptalpouch,LASP)能否成为导致卒中的潜在血栓来源进行了评估。......
作者:李宏建 刊期: 2015- 06
-
神经影像学征象、早期和晚期转归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对静脉阿替普酶溶栓反应之间的关联
在对疑似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之前,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排除出血至关重要。但是,存在早期缺血征象的患者接受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的出血风险会增高,而且先前存在的结构性征象(在年龄较大的患者中很常见)对阿替普酶治疗反应的影响尚不清楚。国际卒中试验(internationalStrokeTrial,IST)-3协作组进行了一项二次分析,旨在探讨颅脑CT征象与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转归之间的......
作者:李宏建 刊期: 2015- 06
-
栓塞后脑动静脉畸形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定量评估
在手术切除之前进行血管内栓塞可减少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malformations,AVM)的血流,但能否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根据血管造影检查进行主观判断。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的Alaraj等定量测定了栓塞对AVM血流的影响。......
作者:李宏建 刊期: 2015- 06
动态资讯
- 1 免疫炎症反应在颅内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
- 2 蛛网膜下腔出血
- 3 全脑低灌注型血管性认知损害动物模型
- 4 40Hz听性稳态反应在心肺复苏后昏迷中的预测价值——30例回顾性队列研究
- 5 脉络宁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nNOS和c-Fos表达的影响
- 6 6例颈内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 7 噻吩吡啶衍生物与阿司匹林预防高血管风险患者卒中和其他严重血管事件的比较
- 8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发病机制
- 9 总MRI脑小血管病评分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
- 10 CD40/CD40L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
- 11 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对比剂相关并发症及其处理
- 12 急性脑出血继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
- 13 颈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
- 14 肌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 15 淀粉样脑血管病
- 16 颈动脉狭窄通常不是心脏手术后卒中的原因
- 17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 18 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
- 19 急性脑出血强化降压试验的前期研究结果
- 20 气象因素对南昌市居民脑血管病发病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