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 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本刊栏目设置
党为人民谋健康的100年、医学简讯、临床研究、综述、病例报道
本刊数据库收录/荣誉
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投稿须知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社征稿要求

  1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1 文稿应具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做到资料真实、数据可靠、论点明确、结构严谨、文字通顺。综述、论著一般不超过6 000字(含图表和参考文献),继续医学教育、会议动态、学术争鸣、病例报道等一般不超过4 000字,医学简讯不超过1 000字。

  1.2 本刊不接收纸质来稿,稿件请经中华医学会远程稿件处理系统(http://www.cma.org.cn/ywzx/index.html)或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网站(http://www.medline.org.cn/)投送,注册为作者后选择目标期刊,阅读本稿约,下载并填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寄至编辑部。来稿需经作者单位主管学术机构审核,并附单位推荐信。推荐信应注明对稿件的审评意见以及无一稿两投、不涉及保密、署名无争议等项。投稿时必须注明该文稿是否已在非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交流过。邮寄地址:211135 南京市江宁区9号信箱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Email:foreignmed@vip.163.com。

  1.3 作者对来稿的真实性及科学性负责。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可对来稿做文字修改、删节。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则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逾期2个月不寄回者,视作自动撤稿(如有特殊情况,请向编辑部说明)。

  1.4 本刊实行基于同行审稿的三审制(编辑初审、专家外审、编委会终审)。在投稿时作者须告知与该研究有关的潜在利益冲突(即:是否有经济利益或其他关系造成的利益冲突)。审稿过程中保护作者稿件的私密权。对不拟刊用的稿件将告知退稿意见,对稿件处理有不同意见者,作者有权申请复议,并提出申诉的文字说明。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实际情况,凡正在本刊审阅的稿件,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务必事先与编辑部联系,切勿一稿两投。一旦发现一稿两投,将立即退稿;如发现一稿两用,将刊登该文系重复发表的声明,并在2年内拒绝以该文第一作者为作者的任何稿件。因毕业、工作调动等原因离开原单位的作者应及时与编辑部联系并告知新的联系方式。

  1.6编辑部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创新性科研成果或国际首报文稿开辟“快速通道”。凡希望文稿进入“快速通道”的作者,请提供论文的创新性说明和查新报告,并支付“快速通道”审稿费200~400元。经审核同意后,一般在收到稿件后3个月内刊出,如未能通过审查将按普通稿件处理。

  1.7 来稿一经接受刊登,由作者亲笔签署《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论文投送介绍信及授权书》,专有使用权即归中华医学会所有;中华医学会有权以电子期刊、光盘版等其他方式出版刊登该论文,未经中华医学会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1.8 确认稿件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稿件刊登后酌致稿酬(已含其他形式出版稿酬),赠送当期杂志1册。

  2 撰稿要求

  2.1 题名: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稿的主题。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个实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2.2 作者署名:作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1)参与选题和设计,或参与资料的分析和解释;(2)起草或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理论或其他主要内容;(3)能对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在学术界进行答辩,并最终同意该文发表。作者署名有争议或投稿后申请变更作者顺序者,需附全部作者签名的作者贡献说明。作者姓名写在题名下,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作者单位名称、邮政编码及通信作者的姓名、单位名称、邮政编码、Email等注于题名页。集体署名的文稿须明确通信作者,通信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和邮政编码需注于论文题名页,协作组成员在文后、参考文献前一一列出。

  2.3 摘要:综述和论著需附中英文摘要。论著的摘要须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应给出主要数据)和结论;综述的指示性摘要应简明、确切地陈述文稿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论著的中文摘要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可稍详细(中英文内容应基本对应)。英文摘要前需列出英文题名,全部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姓的所有字母大写,名的首字母大写)、单位名称、所在城市名、邮政编码和国名。

  2.4 关键词:根据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选用。综述和论著需标引3~8个关键词(中英文对应)。

  2.5 研究设计:须交代研究设计的名称和主要实施方法。如调查设计须说明是前瞻性、回顾性还是横断面调查;实验设计须说明具体的设计类型,如属于自身配对设计、成组设计、交叉设计、析因设计或正交设计等;临床试验设计应说明属于第几期临床试验、采用了何种随机方法和盲法、受试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主要转归指标和次要转归指标等。应围绕“重复、随机、对照、均衡”等4个基本原则作简要说明,尤其应交代如何控制重要的非试验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2.6 统计学:应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涉及总体参数,须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给出95%可信区间。对定量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1-2009《统计学词汇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

  2.7 医学名词:应使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名词。尚未通过审定的学科名词,可选用最新版《医学主题词表(MeSH)》、《医学主题词注释字顺表》、《中医药主题词表》中的主题词。对没有通用译名的名词术语应于文内第一次出现时注明原词。药物名称应使用最新版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国药典委员会编写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中的名称。确需使用商品名时应先注明其通用名称。

  2.8 图表:每幅图、表单独成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有简明的题目。要合理安排表的纵、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和图的清晰度和对比度较好。每幅图均应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引用已发表的图须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2.9 计量单位:采用GB 3100/3101/3102-1993《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所有部分)量和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无法转换为法定计量单位的,可按原文列出。

  2.10 数字:执行GB/T 15835-2011《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2.11 缩略语:在摘要及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其中、英文全称。缩略语应尽量少用,一篇文章内一般不宜超过5个,不超过4个汉字的名词一般不使用缩略语。

  2.12 志谢:置于正文后、参考文献前。用于对参与部分工作、提供技术性帮助、提供工作方便、给予指导但尚达不到作者资格者,以及对提供资助的团体或个人表示感谢。文字力求简练,评价得当,并应征得被致谢者本人同意。

  2.13 参考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为近5年内公开发表的国内外文献,论著的参考文献不作特别限制。所引用文献应为作者亲自阅读过的、公开发表的文献,以期刊为主,可适当引用书籍章节。按照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参考文献中的作者列前3名,超过3名时后加“,等”或其他与之相应的文字。外文期刊名称用缩写,以Index Medicus为准;中文期刊用全名。每条参考文献均须著录起止页。

期刊引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影响因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发文量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总被引频次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往期文章
  • 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发病4.5 h内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

    目的比较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在发病4.5h内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7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急诊机械取栓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筛选符合静脉溶栓资格且发病时间≤4.5h的患者,运用倾向评分匹配分析和McNemar检验比较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共纳入急性大血管闭塞卒中患者41例,终倾向评分匹配12对.直接取栓组入院......

    作者:王一峰;徐运;张雪玲;周俊山;施洪超;李敬伟 刊期: 2018- 04

  • 新发性高血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炎症反应和转归不良

    超过半数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急性期存在高血压,但其预后价值尚未被十分清楚,这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归咎于把几种截然不同的高血压情况进行了联合分析,如慢性高血压和在卒中急性期出现的过去未知的高血压(新发性高血压).为了探讨新发性高血压与炎症反应和临床转归的联系,西班牙学者Rodriguez-Yanez等进行了一项研究.......

    作者:曲东锋 刊期: 2006- 12

  • 中医针刺、耳针和朝鲜手针的计算机定量--针刺诱导的局部脑血流速的变化

    这一随机安慰对照交叉研究的目的是在中医针刺(TCA)、耳针(EA)、朝鲜手针(KHA)和安慰针(PA)针刺过程中,通过同步和连续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来研究眼动脉(OA)和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我们对20名19~45岁,平均年龄(26.2±6.0)岁的健康志愿者进行了检查.在针刺与视觉相关的穴位时,TCA(P<0.001)、EA(P<0.05)和KHA(P<0.05)均能够使OA......

    作者:Gerhard Litscher;王介明;李宏建;倪长江 刊期: 2003- 03

  • 轻度卒中患者的静脉溶栓治疗

    轻度卒中往往因为症状轻微、风险获益比不明确而被排除在静脉溶栓(intravenousthrombolysis,IVT)治疗之外.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约1/3未接受IVT治疗的轻度卒中患者转归不良.虽然大量研究显示IVT治疗可降低轻度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但也有相关研究认为并无获益,有关轻度卒中患者是否需要IVT治疗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文章就轻度卒中的转归、IVT治疗是否获益以及哪些轻度......

    作者:冯海霞;吴军 刊期: 2018- 10

  • 骨髓基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基因治疗是指将人的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人体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发挥治疗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骨髓基质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易于体外扩增,并且可在体内外表达多种治疗性外源基因.因此,骨髓基质细胞被认为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一种理想靶细胞.本文对骨髓基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常用基因治疗载体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作者:昝坤;刘永海;肖成华;张尊胜;沈霞 刊期: 2008- 02

  • 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

    随着颈动脉狭窄血管重建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颈动脉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的开展,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已引起广泛重视.对于其发生机制、临床监测和治疗方法等问题尚在研究探索中.......

    作者:李艳红;姜卫剑 刊期: 2004- 05

  • 脑静脉闭塞实验研究现状

    脑静脉血栓形成(CVT)从19世纪早期就已被认识,但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等原因,一直未受到重视.近30年,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展,静脉闭塞在脑血管病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脑静脉和静脉窦循环在保障脑血液流通、血供稳定上的重要作用正引起人们的关注.文章就近年来的有关实验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崔向宁;尹岭;王玉来 刊期: 2004- 03

  • 胰岛素抵抗与缺血性卒中

    胰岛素抵抗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尽早发现胰岛素抵抗并给予适当治疗对于缺血性卒中的转归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方法和病理学机制进行了简要总结,重点探讨了胰岛素抵抗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机制以及两者的临床相关性.......

    作者:周旭游;朱向阳;周永;张冬梅 刊期: 2018- 05

  • 急性缺血性卒中机械血栓切除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REVASCAT试验的1年随访结果

    REVASCAT试验和其他一些研究业已表明,血管内机械血栓切除能改善卒中后90d时的转归.然而,观察到的益处能否长期持续尚不清楚.因此,西班牙巴塞罗那德国人三叠纪医院神经科学科的Dávalos等报告了REVASCAT试验预先设定的12个月分析结果.......

    作者:李宏建 刊期: 2017- 06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青年卒中

    卒中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目前,国内外学者都加强了对青年卒中的研究.文章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生化特性及其与青年卒中的关系方面阐述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青年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探讨了可能的机制.......

    作者:王娟;张晓琴 刊期: 2004-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