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7期文章
  • 脑缺血后细胞移植的抗凋亡机制

    在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过程中,细胞移植的抗凋亡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移植细胞通过分泌生长因子和营养因子、直接结合、促进血管发生及抗炎等发挥抗凋亡效应.......

    作者:冯伟生;Zhen-Qing Feng;张化彪 刊期: 2008- 07

  •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卒中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ADMA是通过左旋精氨酸残基甲基化形成的,可抑制血管活性物质NO的生成,导致内皮功能不全和血管性疾病.大量研究表明,ADMA可能是一种卒中危险因素.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颈动脉狭窄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ADMA表达显著增高.......

    作者:闻慧娟;Jian-Dong Jiang 刊期: 2008- 07

  • 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地位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在降低卒中复发风险的同时有可能增加出血事件.文章通过回顾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应用以及新型抗凝药的研究,评价了抗凝药在缺血性卒中防治中的地位.......

    作者:赵玉军;Guang-Xi Zhou 刊期: 2008- 07

  • 脑缺血的神经保护治疗研究现状

    目前,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治疗是FDA推荐的唯一有效的脑缺血急性期治疗方案,但溶栓时间窗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神经保护则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证,成为脑缺血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尚处于实验阶段和已应用于临床的神经保护治疗方法.......

    作者:刘晓蕾;Xun-Ming Ji;牛小媛;Yu-Min Luo 刊期: 2008- 07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向管腔内隆起引起管腔狭窄或斑块脱落,造成远端血管栓塞,从而导致脑部供血减少而发生缺血性事件.多层螺旋CT的容积数据采集能提供高质量的二维和三维图像,其成像技术已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检测工具.文章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应用和缺陷进行了综述.......

    作者:Zong-Ming Zhu;张宗军 刊期: 2008- 07

  • 明胶酶与内膜增生过程中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

    内膜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早期表现,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明胶酶作为细胞外蛋白水解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明胶酶与内膜增生过程中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关系.......

    作者:刘德志;Xin-Feng Liu 刊期: 2008- 07

  • 无症状卒中研究进展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应用,可以很容易地检测到无症状卒中病灶.无症状卒中的患病率和发病率均高于有症状卒中,年龄、高血压、心房颤动等是其公认的危险因素.尽管按照定义无症状卒中缺乏临床卒中样症状,但仔细检查仍常有轻微的躯体和认知功能障碍.此外,无症状卒中还与随后的有症状卒中、认知功能减退以及痴呆的发生有关.因此,临床医生需予以重视,积极控制其高危因素和改善其预后.......

    作者:Ya-Juan Hu;汪凯;Shan-Shan Zhou 刊期: 2008- 07

  • 运动皮质电刺激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

    运动皮质电刺激(MCS)于1989年首次应用于中枢性疼痛的临床治疗.近年来,这项技术也开始用于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包括调节皮质-基底节纤维联系环路、兴奋患侧运动皮质但抑制健侧运动皮质、调节脑组织可塑性以及电活动重新同步化等.文章就MC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可能机制、手术方法、临床疗效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作者:郭烈美;Hong-Yu Zhou 刊期: 2008- 07

  • 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增大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增大的发生率及早期血肿增大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方法:发病3h内的脑出血患者分别在基线、基线后1、2、3、20h进行神经系统评价和CT扫描.结果:在106例患者中,26%的患者基线和1h内CT扫描出现脑实质血肿显著增大,12%的患者在1、2、3和20h之间CT扫描血肿增大.通过测量基线和1h时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以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的变化发现,......

    作者:苑斌;Wei-Sheng Zhao;宋国栋;Xin-Lu Wang 刊期: 2008- 07

  • 脑室注射痛敏素/孤啡肽FQ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梗死体积和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

    目的:观察痛敏素/孤啡肽(N/OFQ)对脑缺血大鼠梗死体积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41只SD大鼠随机分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假手术组(n=5)、缺血组(n=8)、N/OFQ10μg组(n=7)、N/OFQ1μg组(n=7)、N/OFQ0.1μg组(n=7)和人工脑脊液(ACSF)组(n=7).采用腔内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MCAO后2h再灌注.N/OFQ10μg组、N/O......

    作者:柳耀泉;Rui-Jun Mao;王晶阳;Huan-Min Gao 刊期: 2008- 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