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脂联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脂联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具有抗炎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肽类物质.现已发现,脂联素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文章对脂联素在脑血管病,特别是缺血性卒中方面的新研究做了综述,同时阐述了脂联素与其他传统血管性危险因素之间的密切关系.......
作者:刘一鸥;张林静;张国华 刊期: 2006- 04
-
溶血磷脂酸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溶血磷脂酸是脂质代谢中的中间代谢产物,主要由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能引起海马神经元凋蝌亡、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以及脑内皮细胞紧密连接通透性增加,与缺血性脑血管病、Alzheimer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病理学改变密切相关,提示在病理情况下溶血磷脂酸能引起血脑屏障开放,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作用于各类细胞而产生不同的病变效应.......
作者:余樱;张兆辉 刊期: 2006- 04
-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其基序拮抗剂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的病理学基础.作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文章综述了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对纤维蛋白(原)某些特定基序拮抗剂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方面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做了介绍.......
作者:曹勇军;钱进军;刘春风 刊期: 2006- 04
-
P-糖蛋白与血脑屏障
P-糖蛋白是ATP结合盒转运超家族成员之一,在体内许多部位均有表达,与多药耐药性有关.作为一种外排泵,血脑屏障内的P-糖蛋白能排出内源性底物和外源性化学物质以保持脑内环境的稳定,但同时也限制了治疗性药物在脑内的浓度,从而使治疗效果减弱.P-糖蛋白抑制剂可促进药物通过血脑屏障,对提高脑内药物的浓度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金雪红;包仕尧 刊期: 2006- 04
-
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可塑性
无论是中枢神经还是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生长因子都能表现出其特有的促神经可塑性发展的作用,其可能机制与TrkA受体调节、激活L型钙通道、促进乙酰胆碱释放以及调节长时程增强和长时程抑制有关.对神经生长因子促进神经可塑性的机制进行研究,可能为卒中、Alzheimer病以及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并促进相关治疗药物的开发.......
作者:黎彬如;毕桂南 刊期: 2006- 04
-
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脑梗死体积和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探讨其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组和参芎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1h再灌注模型,用Longa5分制评分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法评价行为学和脑梗死体积,再灌注24h时电镜观察缺血边缘区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各组在再灌注6h和24h时,Longa评分无显著差异......
作者:陈孝东;曹勇军;王引明;陶峥;刘春风 刊期: 2006- 04
-
西酞普兰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卒中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治疗急性卒中后抑郁的疗效及其对卒中康复的影响.方法:105例急性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2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西酞普兰治疗.治疗前后应用Hamilton抑郁量表(HRSD)评价抑郁状况,治疗前、治疗后4周和12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中国卒中量表(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患者的认知和神经功能状况.结......
作者:李文迁;李德香 刊期: 2006- 04
-
血肿清除有可能成为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吗?
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显著高于脑梗死,但针对脑出血后脑血肿的治疗研究却远远落后于脑梗死.文章归纳了目前关于血肿清除术治疗脑血肿是否有效的不同观点.......
作者:苏克江;高宗恩;王桂敏 刊期: 2006- 04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抗凝治疗
抗凝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已经应用了60余年.文章通过介绍近20年(特别是近10年)来国际上进行的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就抗凝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了综述.......
作者:徐安定;周高枫 刊期: 2006- 04
-
2005年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过去的一年里,全球对脑血管病的研究和探索仍然缓慢而坚持不懈地向前推进,有振奋人心的发现,也有令人沮丧的结果,临床和基础研究人员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涉及卒中的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陈光辉 刊期: 2006- 04
动态资讯
- 1 优化卒中恢复的新领域
- 2 基于脑血流和脑脊液流的动态MRI无创性检测颅内顺应性和颅内压原理、实施和其他无创方法回顾
- 3 如何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
- 4 犬尿氨酸代谢通路与偏头痛
- 5 脑死亡的概念和定义
- 6 功能经颅多普勒超声在神经血管耦合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7 约半数接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在2年后停药
- 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9 脑缺血后的神经发生与凋亡
- 10 移动式卒中单元用于超早期卒中治疗
- 11 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神经影像学参数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有关
- 12 缺血性脑损伤诱导的神经发生及其调节机制
- 13 缺血性卒中后癫痫发作复发和耐药的预测因素
- 14 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心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
- 15 多种族人群卒中后的存活差异--南伦敦卒中登记随访研究
- 16 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对比剂相关并发症及其处理
- 17 卒中的基因研究进展
- 18 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局灶性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 19 年龄相关性脑白质改变:影像学、危险因素和临床意义
- 20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模型动物的认知功能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