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代谢显像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研究中的应用
急性局灶性脑缺血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由可逆性损伤向不可逆性损伤发展过程中伴随着多重代谢改变.采用实验核医学技术可以详细研究一些与脑缺血发展关系密切的物质代谢的动态变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PET)是目前在体内水平上进行脑代谢研究的好方法,通过多核素PET显像可以获得多个重要生理变量的定量分布图.......
作者:陈元新;林祥通 刊期: 2001- 05
-
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较少见,但近十年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普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从解剖学、病因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多方面介绍了小脑前下动脉综合征临床研究的新进展,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此征的认识,以减少误诊和漏诊.......
作者:欧阳嶷;何志义 刊期: 2001- 05
-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流行病学
回顾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流行病学研究文献发现,不少研究存在方法学问题,因而可能导致结果偏倚.由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自身临床特点,很难获得准确的患病率和发病率.但根据现有资料,可估计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发病率范围是0.5~2.1/10万人年;有的研究认为患病率低于10.3/l0万,有的则认为在16~23/10万之间.......
作者:谈颂;刘鸣 刊期: 2001- 05
-
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影像学判定
精确地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是临床治疗缺血性卒中成功与否的关键.为此,文章对缺血半暗带的血流阈值、常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及特殊显像剂的应用、功能磁共振及其他相关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作了介绍.......
作者:张运周;尹岭;朱克 刊期: 2001- 05
-
经颅多普勒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经颅多普勒(TCD)主要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产生的一系列脑血液动力学变化的检测.文章介绍了TCD在颅内动脉瘤围的术前准备、术中监测及术后评价等临床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作者:刘巍;赵继宗 刊期: 2001- 05
-
白细胞介素-1与缺血性脑损伤
白细胞介素-1(IL-1)是单个核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用于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通过G蛋白偶联机制发挥免疫和炎症作用.脑缺血时,IL-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炎症反应明显;抗IL-l能明显缩小脑梗死体积,减轻脑水肿,抑制黏附分子表达.......
作者:卞杰勇;张世明;周岱 刊期: 2001- 05
-
功能磁共振评价急性脑缺血的研究进展
功能磁共振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可在超早期定性、定量评价脑缺血,综合分析两个或更多的磁共振参数及组织标记模型,可评价缺血组织的特点,例如可挽救的组织、濒临死亡或死亡的组织及其动态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和对预后的评估.......
作者:于永发;董凯;王丽;王运涛 刊期: 2001- 05
-
缺血性脑血管病时Willis环的磁共振血管造影
Willis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起着重要的侧支循环作用,对Willis环形态和功能的研究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研究的一个热点.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不仅可直接显示Willis环的形态,而且还具有无创、无造影剂过敏等优点,是近几年常用的一种方法.时间飞跃和相位对比是两种常用的显示Willis环的MRA技术,将两者结合起来不仅可显示其形态,而且还可研究其血液动力学特征.......
作者:陈述花;张云亭;于铁链 刊期: 2001- 05
-
颅内和颈段夹层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夹层动脉瘤是血液进入血管壁夹层内使血管壁间发生剥离,或在动脉壁内出现自发性血肿所致,血管造影可表现为双腔征、线珠征、线征、完全闭塞、动脉瘤样扩张、造影剂滞留、内膜瓣和假性动脉瘤等.常规MRI序列可以观察到壁间血肿、内膜瓣和环形强化等,增强3DSPGR序列在有些病例中可以观察到双腔征.......
作者:黄承光;张光霁 刊期: 2001- 05
-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的新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卒中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颈动脉的超声检查近年来发展迅速,新技术不断涌现.文章综述了功率多普勒成像、混合成像、四维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动脉粥样硬化检测、评价的新技术,以及内膜-中膜厚度与病理的相关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的可能性评价及其与栓塞性卒中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高庆春;黄如训 刊期: 2001- 05
动态资讯
- 1 胞磷胆碱对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 2 脑缺血耐受预处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 3 开拓进取再创佳绩--庆祝《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创刊10周年
- 4 无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应是血管重建术的适应证吗?
- 5 缺血性卒中后可用西洛他唑替代阿司匹林
- 6 恶性大脑中动脉梗死的预测和重症监护治疗
- 7 卒中诱导外周免疫抑制的机制
- 8 农村远程卒中网络的临床可行性
- 9 主动脉弓动脉粥样硬化病的预测因素
- 10 卒中后并发症的多中心研究
- 11 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治疗难治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 12 氯吡格雷抵抗:基因多态性和药物相互作用
- 13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与脑保护
- 14 有高血压史的脑梗死患者G蛋白β3亚基基因C825T多态性研究
- 15 T淋巴细胞亚群预测卒中相关性感染: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
- 16 独立审查再次证实tPA治疗卒中的益处
- 17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
- 18 组织型激肽释放酶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脑组织缓激肽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 19 甘露醇治疗急性卒中
- 20 脑缺血后的神经发生与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