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血管性痴呆的磁共振检查
腔隙和脑白质异常改变一直被认为是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因素.MRI能较早发现这些变化.然而,在临床上痴呆的诊断与影像学表现程度的不一致性和滞后性使人们更多地关注与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的海马及其病理变化.文章从MRI和磁共振波谱分析角度对腔隙、脑白质异常和海马在血管性痴呆中的病理和代谢变化作了综述,强调海马的形态和代谢改变在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价值.......
作者:楼海燕;张敏鸣 刊期: 2005- 03
-
闭塞载瘤动脉术前脑缺血耐受性的预测和价值
对于复杂性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往往需要闭塞载瘤动脉.术前需要对患者脑血流进行充分评价,试验观察阻断或闭塞载瘤动脉后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文章介绍了Matas试验、球囊试验闭塞系列研究、131XeCT测定脑血流和脑氧测定联合脑血流速度研究等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方法,根据颈动脉围阻断期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来制定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治疗策略.......
作者:王启弘;周良辅;毛颖 刊期: 2005- 03
-
脑出血后凝血酶的作用与抗凝血酶治疗
文章介绍了凝血酶的结构、其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和代谢特征、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酶抑制剂,脑出血抗凝血酶治疗用药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随着凝血酶在脑出血后作用研究的深入,抗凝血酶治疗可能是防治出血性脑损伤有希望的措施之一.......
作者:郑国庆;黄汉津;王小同 刊期: 2005- 03
-
脑缺血后炎症及其治疗对策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炎症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方面阐述了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与脑缺血的关系,并探讨了影响炎症治疗的因素和应用前景.......
作者:孙国兵;赵薛旭;李作汉 刊期: 2005- 03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很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但目前在临床上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均不理想.近的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跨胚层分化为神经细胞,其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王晔;邓宇斌;那晓东 刊期: 2005- 03
-
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建立颅内动脉瘤模型,探索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动脉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动物选择.......
作者:程吉勇;杨华;刘健 刊期: 2005- 03
-
环氧合酶-2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环氧合酶是催化花生四烯酸生成前列腺素和血栓素的限速酶,有环氧合酶-1和环氧合酶-2两种同工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缺血、神经胶质瘤、脑出血、Alzheimer病等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其拮抗剂的研究有望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找到新的途径和方法.......
作者:陈左然;张祥建 刊期: 2005- 03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应个体化.新的影像学技术有助于判断缺血半暗带和选择适合溶栓的病例.溶栓治疗的方法包括静脉溶栓、动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影响溶栓疗效的因素包括从发病到开始溶栓治疗的时间、患者基础状况、溶栓药和联合用药、入选和治疗标准的执行情况以及是否在卒中单元内监护.......
作者:马丽丽;王兆钺 刊期: 2005- 03
-
N-乙酰天门冬氨酸与卒中
N-乙酰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是神经元损伤严重程度的一项生化指标.卒中后缺血脑组织NAA下降表明神经元代谢紊乱.现已证实,NAA和乳酸对卒中后缺血半暗带的判定,对急性卒中的治疗和预后的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洪军;张晨 刊期: 2005- 03
-
血管加压素在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血管加压素(VP)的作用可分为外周和中枢2个部分,涉及到水的重吸收、血管收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和记忆等重要生理作用.其受体分为V1aR、V1bR和V2R,中枢神经系统中以V1R为主.在脑外伤、脑出血和脑梗死等病理学过程中,VP常常异常增高,增加脑含水量,加重脑水肿.实验证明,V1aR在VP介导的脑水肿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但具体机制尚须进一步明确.研究VP在脑水肿形成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对脑......
作者:周敬华;孙圣刚 刊期: 2005- 03
动态资讯
- 1 蛋白C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2 成体干细胞在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 3 脑小血管病引起的认知障碍磁共振波谱和弥散张量成像
- 4 2004年本系列杂志理事单位名单
- 5 餐后高血糖与脑血管病
- 6 偏头痛相关性眩晕
- 7 脑小血管病与脑血流储备
- 8 脑微出血的检测和临床意义
- 9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 C677 T多态性与中国山东地区汉族人群缺血性卒中、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
- 11 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病变评分及体积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 12 经颅超声检测黑质回声改变的意义及临床应用
- 13 口服抗栓药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的科学建议
- 14 缺血性卒中的分型:ASCO、CISS和TOAST的比较研究
- 15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制
- 16 颈动脉狭窄的病因、病理学和内科治疗
- 17 微血管压迫延髓腹外侧在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
- 18 Na+/K+-ATP酶ATP1A2基因突变与偏头痛
- 19 美托康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GMP-140、tPA的影响
- 2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基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