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循环储备力在脑部病变中的变化及意义
以脑循环储备力评价脑循环状态,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重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脑肿瘤及脑动脉系统手术前、后脑循环状况的变化进行了综述.......
作者:冯树行;曹秉振 刊期: 2003- 01
-
脑血管影像学技术及其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脑血管的影像学技术有多种,在临床中如何优化选择这些技术则取决于对各种技术方法的了解.文章介绍了各种影像学技术的原理、方法、优缺点和其在脑血管疾病诊断的作用,强调了发挥各种影像技术的佳效用的意义.......
作者:张玉忠;张雪林 刊期: 2003- 01
-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提供了可视的客观依据.文章综述了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磁共振成像、经颅多普勒、C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筛选溶栓病例、指导和评估溶栓治疗的作用,提出了溶栓治疗的发展方向.......
作者:殷小平;张苏明;姜亚平 刊期: 2003- 01
-
破裂和未破裂脑动脉瘤的比较
脑动脉瘤可因患者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动眼神经和视神经等脑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头痛头晕等症状而被发现,而有些病例却是因其他原因进行体检时偶然被发现.前者为破裂动脉瘤,后者为未破裂脑动脉瘤,二者不仅在诊断发现上不同,而且在其病变结构、临床特性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作者:孙建军;赵继宗 刊期: 2003- 01
-
急性卒中的营养支持
急性卒中患者由于进食障碍和能量消耗增加,常存在营养不良.通过测量有关躯体营养参数和监测实验室指标,可以早期发现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病死率增加,因此,应早期积极开展营养支持治疗.文章具体介绍了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提出了营养支持的时机和途径,并对预后影响等方面还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向燕;曾进胜 刊期: 2003- 01
-
线粒体与缺氧缺血性脑细胞凋亡
凋亡是一种受到严格调控的细胞死亡形式.近年来的研究认为,线粒体在调控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一方面,多种促细胞凋亡级联转导信号整合于由线粒体通透性转变激活的通路;另一方面,线粒体膜间隙内存储着大量的促凋亡分子,如细胞色素c、凋亡诱导因子和各种半胱天冬酶原等,它们在凋亡发生时释放到胞质中,引起凋亡级联反应.此外,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的能量产量变化可直接诱导神经元凋亡或坏死.......
作者:王来栓;邵肖梅 刊期: 2003- 01
-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机制
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常见的颅内占位性病变,出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病死率和致残率高.脑AVM出血与血管构筑、血液动力学等多种因素相关.......
作者:惠鲁生;白如林 刊期: 2003- 01
-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降低、tPA抑制物活性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长期以来,调节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功能是临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手段之一,tPA也被直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tPA能够促进缺血或再灌注后兴奋性毒性诱导的神经元死亡,增大梗死面积.tPA的天然抑制物神经系统丝氨酸蛋白水解酶......
作者:李振;丁素菊 刊期: 2003- 01
-
实验性脑缺血时动物体温的变化和控制
体温和脑部温度是影响实验性脑缺血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动物的核心体温和颅脑温度可以发生复杂的变化,不但影响实验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和结局,而且还影响药物干预的效果.因此,必须强调对实验性脑缺血模型动物的体温和颅脑温度进行必要的监测,并根据研究的需要严格控制,以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尹维民;张微微 刊期: 2003- 01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卒中治疗监护单元与常规卒中单元的比较
......
作者: 刊期: 2003- 01
动态资讯
- 1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短期临床结果
-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缺血性卒中的潜在治疗靶点
- 3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影像学
- 4 脑出血后凝血酶的作用与抗凝血酶治疗
- 5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早期血压管理
- 6 细胞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与脑缺血后神经元凋亡
- 7 大动脉狭窄与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关
- 8 补片成形术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
- 9 缺血性卒中患者抗栓药依从性研究
- 10 颈动脉狭窄通常不是心脏手术后卒中的原因
- 11 蛋白质组学在脑缺血预适应研究中的应用
- 12 遗传易感性与卒中
- 13 脑出血的病因学和外科治疗
- 14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影像学
- 15 大脑后动脉区梗死的临床特点、局部解剖、病因及预后
- 16 偏头痛的共患疾病
- 17 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使用替代抗血小板疗法的趋势
- 18 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后有症状颅内出血:预测和治疗
- 19 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
- 20 醒后卒中的预测因素和早期转归: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