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8年第11期文章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通过多种机制造成血管内皮损伤,破坏机体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脂质代谢,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体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途径的关键酶,该酶含量不足或活性下降将直接导致同型半胱氨酸在体内的蓄积,从而引起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虽然许多研究发现MTHFR基因突变是该酶缺乏或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但是MTHFR基因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关系目前......

    作者:陈芳;郑红;许予明 刊期: 2008- 11

  • 缺血性脑损伤诱导的神经发生及其调节机制

    传统观点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缺乏再生能力.近的研究发现,脑缺血可激活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的神经发生,为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充分了解成年神经发生的部位、过程,缺血后神经发生及其调控机制很有必要.......

    作者:李凌霞;程玉芳;徐江平 刊期: 2008- 11

  •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影响认知功能的分子机制

    作为一种高效蛋白质降解途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csystem,UPS)在维持细胞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认知功能的分子机制方面,UPS的作用正成为新的研究热点.UPS主要作用于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突触调节、突触后电位长时程增强以及神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等,有可能成为对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干预的新靶点.......

    作者:张豪;海舰 刊期: 2008- 11

  • 轻度认知障碍

    轻度认知障碍(MCI)是近年提出的新概念,是一种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的中间状态.前瞻性研究表明,MCI患者转化为痴呆的可能性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群.MCI的正确诊断,有助于筛查痴呆高危人群,为顶防痴呆、降低痴呆发病率提供了可能.......

    作者:李强;郭宗成 刊期: 2008- 11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诊断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目前尚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客观诊断标准.文章从超声、CT、MRI、脑血管造影以及生物化学指标等方面对易损斑块的诊断进展做了综述.......

    作者:冯飞;姜亚军 刊期: 2008- 11

  •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少量丘脑出血的可行性,并对其适应证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出血量5~10mL的少量丘脑出血患者22例,立体定向组10例,对照组12例.立体定向组患者常规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术,术后12h后根据情况反复给予尿激酶(1~2)万U血肿腔内注入,保留2~4h后冲洗引流以便彻底清除血肿.两组患者均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4d和30d进行国立卫生研究......

    作者:吕田明;刘晓加;潘速跃;姬仲;周亮;尹恝;罗一峰;王群;王静新;张晓梅 刊期: 2008- 11

  • 婴幼儿卒中的处理来自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和青少年心血管病委员会专门写作组的科学声明

    目的:本声明旨在回顾有关儿童卒中的文献,为佳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推荐意见,供负责诊断和治疗婴儿、儿童和青少年脑血管病的医生使用.方法:写作组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任命,由多个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应用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的证据分级标准对每条推荐意见进行分级.在经过小组成员审查后,草稿由4位同行评议专家和卒中委员会指导委员会成员审阅,并由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咨询和协调委员会批准.我们......

    作者:E.Steve Roach;Meredith R.Golomb;Robert Adams;Jose Biller;Stephen Daniels;Gabrielle deVeber;Donna Ferriero;Blaise V.Jones;Fenella J.Kirkham;R.Michael Scott;Edward R.Smith;刘丽芳;王胜男;王伟;林镇洲;朱佳佳;潘速跃 刊期: 2008- 11

  • 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的唯一原因吗?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迟发性脑缺血或梗死,并且为转归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近研究表明,通常强调的脑血管痉挛或许并非迟发性脑缺血的唯一原因.文章就此进行了讨论.......

    作者:苏克江 刊期: 200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