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年第2期文章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

    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npairment,VCI)是由脑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明显(如脑梗死和脑出血等)或不明显的脑血管病(如白质疏松症和慢性脑缺血)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准确的早期诊断町提供佳的治疗机会,并延缓病情的发展.近年来,对VCI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文章对VCI从病因、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影像学、神经电生理、生......

    作者:周华;赵中 刊期: 2009- 02

  • 急性卒中患者瘫肢主动运动的预后价值和影响因素

    肢体康复是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表明,卒中急性期患肢主动运动的保留或恢复对预后具有预测价值;责任病灶的部位和急性期康复训练町能是影响瘫痪上肢主动运动能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尚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研究,需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

    作者:李硕;许予明;谈颂;宋波;高远 刊期: 2009- 02

  • 蛋白激酶Cη基因与腔隙性脑梗死

    蛋白激酶C(proteinkinaseC,PKC)是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信使.迄今为止,已分离纯化至少11种PKC亚型.PKCη亚型基因PRKCH的非同义单核苷酸突变(1425G/A)可导致PKCη活性增高,被认为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一个新型危险因素.近年来,有关PRKCH在细胞分化和凋亡中的作用以及与一些信号转导通路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特别是PKCη参与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诱导型一氧......

    作者:程虹;王枫;丁新生 刊期: 2009- 02

  • 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药理学机制和临床应用

    脑出血急性期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是积极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为临床应用广泛的渗透性脱水药,主要有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预防脑疝形成的作用.此外,甘露醇能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脑细胞,对于降低脑出血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聂红霞;杨友松 刊期: 2009- 02

  • Akt/PKB信号转导通路与脑缺血

    Akt被生长因子介导的受体酪氨酸激酶磷酸化激活后可激活一系列底物分子,包括Forkhead转录因子等,对细胞生存和死亡进行调控.随着脑缺血后Akt磷酸化水平(Ser473)的改变,其上游、下游蛋白磷酸化水平也发生变化.预处理可能通过改变Akt蛋白磷酸化水平而产生缺血耐受.Akt/PKB信号转导通路功能障碍可能介导了脑缺血后神经元死亡.......

    作者:詹丽璇;徐恩 刊期: 2009- 02

  • 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目前,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手段较为有限,在细胞治疗领域,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骨髓间质干细胞对缺血性卒中有治疗作用.文章就骨髓间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新进展做了综述.......

    作者:包新杰;王任直 刊期: 2009- 02

  • 餐后高血糖与脑血管病

    餐后血糖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文章分别从餐后高血糖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餐后高血糖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病理生理学机制等方面,综述了餐后高血糖引起脑血管病的机制.......

    作者:辛家厚;周农 刊期: 2009- 02

  •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损伤的机制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很高.ICH后脑损伤涉及许多机制,包括脑血肿形成过程中的机械力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直接破坏,血块衍生因子(凝血酶、血红蛋白降解产物)的释放、炎症反应和补体级联反应等.......

    作者:陈慧;柯开富 刊期: 2009- 02

  • 血管性认知障碍研究进展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危险因素、临床或无症状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各方面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文章主要从概念、分型、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作者:张宁;崔宝菊;张国华;王冬欣 刊期: 2009- 02

  • 他汀类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卒中预防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fattyliverdisease,NAFLD)是慢性肝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发病率日益增高,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关系密切.对NAFLD患者的卒中预防十分重要.他汀类药物是重要的一类降胆固醇药物,通过抑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ydroxy-methyl-glutarylcoenzymeAHMG-CoA)还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上调肝......

    作者:龚洁芹;梁辉;罗本燕 刊期: 2009-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