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突触可塑性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cognitiveimpairment,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作者:黄自丽;王本孝;许平;黄修燕 刊期: 2009- 05
-
铁超载与脑出血后脑损伤
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很高,但目前对ICH后脑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新的研究表明,铁超载在ICH后脑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脑铁分布和功能、ICH后铁超载引起脑损伤的机制以及铁螯合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徐东勋;杨友松 刊期: 2009- 05
-
脐血干细胞治疗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是目前全球致死率和致残率高的主要疾病之一.传统治疗方法(如溶栓治疗)存在时间窗窄、疗效不佳等缺陷.脐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细胞治疗,为难治性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作者:张梅娟;徐运 刊期: 2009- 05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磁共振成像
卒中足严苇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由于与卒中存在密切联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一直是神经科的研究热点之一.近年来,MRI技术的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并体现出其独特的优越性.文章对MRI在颈动脉斑块评价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作者:杨松;周志明;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09- 05
-
骨髓基质细胞治疗脑梗死的研究现状
目前,治疗脑梗死的药物虽然很多,但均未取得满意疗效.骨髓基质细胞(mesenchymalstromalcell,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可分化为神经细胞.通过分泌营养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发生等机制,移植的MSC能改善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从而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利用MSC进行细胞移植很可能成为治疗脑梗死的一种理想手段.......
作者:邢艳晖;何志义;刘力平 刊期: 2009- 05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和治疗
作为一种经典的血管重建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endarterectomy,CEA)已被广泛用于颅外颈动脉重度狭窄的治疗.近年来,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arterystenting,CAS)已有逐步取代CEA的趋势.大量临床研究发现,除围手术期并发症外,CEA和CAS后颈动脉再狭窄对患者的预后也具有重要影响.文章就CEA和CAS术后再狭窄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现状做了综述.......
作者:朱双根;朱幼玲;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09- 05
-
颈动脉狭窄处理进展
颈动脉狭窄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其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颈动脉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3种.文章就颈动脉狭窄的处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文华;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09- 05
-
细胞凋亡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一种常见严重并发症,也是造成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脑血管痉挛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凋亡机制,对优化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宣之;徐善水 刊期: 2009- 05
-
磁共振成像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中的应用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了解颈动脉斑块的组成成分和预防斑块破裂,对于降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MRI具有无创、无电离辐射且重复性好等优点,是具潜力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手段之一.文章就MRI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像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作者:刘德志;徐格林;刘新峰 刊期: 2009- 05
-
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和预后价值
目的检测首发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体内CD34+细胞水平的变化,探讨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119例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34+细胞水平,根据检测值分为高于平均值组(A组)和低于平均值组(B组),比较两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和发病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
作者:王瑶瑶;刘煜敏 刊期: 2009- 05
动态资讯
- 1 定量脑电图对意识障碍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2 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 3 痴呆与镁离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4 卒中预后的影响因素
- 5 局灶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继发性损害的影像学
- 6 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管反应性和储备能力研究
- 7 脑出血血肿周围半暗带的病理生理研究进展
- 8 中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9 脑缺血的基因表达和基因治疗
- 10 颈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
- 11 卒中后抑郁的危险因素
- 12 胰岛素对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 13 白细胞介素-8与脑缺血
- 1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5 血浆脑钠肽水平与首发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
- 16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与动脉粥样硬化
-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细胞比容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性
- 18 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与重大非心脏手术后转归的相关性
- 19 重复经颅磁刺激右侧半球对脑梗死失语康复的影响
- 20 在急性卒中的血压管理中我们(不)了解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