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缺血后局部血管再生与神经功能恢复
脑缺血能激活内源性血管生成因子,使缺血脑组织血管密度增高,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外源性血管生成因子能更有效地促进缺血区和周边组织的血管再生和侧支循环建立,并改善局部血液供应,缩小梗死体积.进一步研究脑缺血后促进局部血管再生的机制和方法,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凌莉;曾进胜 刊期: 2006- 10
-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脑微出血(CMB)在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中的发生率为33%~80%,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为26%~68%,在健康老年人中为5%~7.5%.CMB可能与易出血的微血管病变相关.探讨CMB预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出血和脑出血后再发出血的风险,以及缺血性卒中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治疗中发生出血性转化的可能性,对卒中患者防治方法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继红;王春雪;王拥军 刊期: 2006- 10
-
经颅多普勒在卒中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经颅多普勒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中可用于诊断和监测,判断动脉闭塞部位,选择适合溶栓的病例,监测动脉再通情况.经颅低频超声持续监测具有辅助溶栓的作用,目前在临床使用频率上还有争议.经颅超声辅以微气泡对比剂可进一步增强溶栓效果.......
作者:薛爽;周宝玉;王国相 刊期: 2006- 10
-
颈动脉超声在颈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颈动脉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性、可重复性、可进行血流动力学评价,而且检查费用低廉,对颈动脉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文章介绍了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评价、各种超声检查方法在颈动脉狭窄评价中的应用及优缺点,强调综合应用各种检查方法和参数指标在提高颈动脉狭窄诊断准确率中的重要性.......
作者:杨建;吴敏;徐运 刊期: 2006- 10
-
急性卒中缺血半暗带的CT灌注成像
CT灌注成像能准确和及时地提供卒中后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参数,并且与当前公认的脑血流动力学测量手段--氙-CT、功能磁共振成像和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等测得的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CT灌注成像在判断卒中后缺血半暗带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作者:孙祥荣;郭富强 刊期: 2006- 10
-
脑动静脉畸形的发病机制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因素所引起,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
作者:夏养华;沈建康 刊期: 2006- 10
-
脑血流储备的临床意义和测定方法
脑血流储备是评价脑血管病的一项重要参数,临床意义重大.脑血流储备的检测方法较多,如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氙吸入技术、氙-CT、灌注CT、MRI、经颅多普勒、经颅超声波谐振灌流成像、近红外线光谱、激光多普勒,但迄今尚无统一的标准.使脑血流增加的激发试验包括CO2吸入试验、屏气试验、乙酰唑胺试验等.文章重点阐述了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
作者:刘明勇;王拥军 刊期: 2006- 10
-
神经调节蛋白在脑缺血中的保护作用
神经调节蛋白能调节胶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以及小脑颗粒细胞沿胶质细胞的迁移,参与突触的形成,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神经元凋亡、胶质反应和炎症反应,诱导有关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涛;杜芳;郭云良 刊期: 2006- 10
-
人类吞咽皮质的功能定位
目前人类吞咽皮质中枢的定位仍不明确,限制了对吞咽周围器官病理生理学改变的了解和吞咽康复治疗的发展.动物实验发现,非人灵长目动物的运动前区皮质、感觉运动区、额叶、顶叶、颞叶岛盖、眶额皮质和扣带回皮质与吞咽功能相关.近,人们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脑磁图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发现人类吞咽需要多个脑区参与,主要集中在主要感觉运动区皮质/前运动区、前扣带、岛叶和顶枕区.然而,各个脑区的具体功能和......
作者:张婧;周筠;赵性泉;王拥军 刊期: 2006- 10
-
卒中后尿失禁
卒中后尿失禁比较常见,国外报道发生率为27%~58%,与性别、病情严重程度、病程、失语、失用和单侧忽视有关.伴有尿失禁的卒中患者预后较差,生活满意度和社会参与度均下降,费用也随之增加.文章还讨论了卒中后尿失禁的发生机制和各种治疗方法.卒中后尿失禁的分类目前尚无统一意见,也缺乏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一步探索.......
作者:许志秀;姜宏;汤克仁 刊期: 2006- 10
动态资讯
- 1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减少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栓子试验(CARESS)
- 2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
- 3 放射性弹簧圈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4 脂蛋白脂酶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
- 5 成人卒中康复治疗的管理临床实践指南
- 6 饮酒与脑出血
- 7 阿昔单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功能转归
- 8 Rho激酶抑制剂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 9 颈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 10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 11 血小板糖蛋白Ⅰbα基因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 12 参芎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 13 神经疾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
- 14 ABCD2量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 15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对缺血性卒中的保护作用
- 16 胼胝体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科学依据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发布的声明(续前)
- 18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铁蛋白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出血性转化的预测价值
- 19 应用颅内血肿穿刺引流系统微侵袭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 20 学习、借鉴与行动:对综合性卒中中心医疗质量的度量标准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