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颅内出血的磁共振成像
MRI的常规序列T1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均可敏感地检出亚急性期和慢性期颅内出血;梯度回波成像可检出各期颅内出血,但血肿信号强度与血肿存在的时间无相关性.弥散加权成像和表观弥散系数能提供更多有关血肿中心区、周围区和梗死后出血的信息.......
作者:孙琳;李国忠;赵延峰 刊期: 2006- 02
-
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及其临床应用
常规全身体表降温诱导亚低温的方法已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血管内热交换降温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降温方法,目前已在欧美诸多医疗机构得到推广应用.它具有诱导过程快、温度维持精确和复温速度容易控制等特点.文章对其技术原理和临床应用现状做了综述.......
作者:董瑞国;刘春风 刊期: 2006- 02
-
亚低温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发现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其具体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尽管其疗效不断受到质疑,但亚低温技术仍然以减轻缺血性损害为目的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中,其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实施方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这几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孝东;曹勇军;兰青 刊期: 2006- 02
-
巨噬细胞在脑梗死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通过浸润性巨噬细胞选择性侵入缺血性脑梗死灶介导基因治疗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文章对巨噬细胞与基因治疗、巨噬细胞应用于脑梗死基因治疗的理论基础和尚需解决的问题做了综述......
作者:许晓伟;盛文利 刊期: 2006- 02
-
亚低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
亚低温对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有多种脑损伤机制参与脑损伤的发生.亚低温在脑梗死早期能对抗多种脑损害因素,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有可能发挥脑保护作用.......
作者:康伟民;只达石;黄慧玲 刊期: 2006- 02
-
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
低温治疗用于临床已有很长历史.随着重症监护技术和表面降温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各种大规模低温临床试验成为可能.研究发现,亚低温(28~35℃)对心、脑等重要器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目前,多采用32~35℃亚低温治疗用于心肺脑复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作者:毛成洁;刘励军 刊期: 2006- 02
-
血栓形成倾向与脑血管病
文章介绍了遗传性和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的发病机制,阐述了血栓形成倾向与儿童卒中、成人缺血性卒中以及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并对获得性血栓形成倾向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做了简要阐述.......
作者:梅爱农;湛彦强;张苏明 刊期: 2006- 02
-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超声检查可对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内部成分、表面形态结构、颈动脉狭窄程度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检测,从而有助于判断缺血发生机制和评价危险因素,在高危人群筛查、指导药物和手术治疗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玮;王世民 刊期: 2006- 02
-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的检测方法
大量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性斑块引起的栓塞是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对于易损斑块的判定目前尚无一种简单而准确的方法.文章从血清学和影像学两个方面对各种检测易损斑块的方法做了综述.......
作者:贾伟;陈光辉 刊期: 2006- 02
-
急性卒中的低温治疗
低温脑保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发热对卒中患者的危害、低温脑保护的作用机制以及低温治疗急性卒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引明;李洁;刘春风 刊期: 2006- 02
动态资讯
- 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脊液中的致痉原与脑血管痉挛
- 2 红细胞生成素在脑缺血损伤保护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3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研究进展
- 4 脂联素与缺血性卒中
- 5 血清高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6 血管内皮钙黏蛋白研究进展
- 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和处理
- 8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
- 9 颈动脉补片成形术中不同类型补片的比较
- 10 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治疗
- 11 癌症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
- 12 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诊疗中的有关问题
- 13 卵圆孔未闭患者的隐源性卒中
- 14 血流转向装置治疗颅内动脉瘤
- 15 有症状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脑梗死亚型
- 16 颈总动脉机械应力与脑小血管病的相关性
- 17 颈动脉损害B型超声图像计算机分析和肉眼观察的比较
- 18 注射用尼莫地平脂质体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 19 抑制AMP-活化蛋白激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缺血皮质胱天蛋白酶-3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 急性卒中试验中的安慰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