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R2B亚基与神经元凋亡
神经元凋亡是缺血性卒中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形式之一.在神经元凋亡过程中,民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介导的兴奋性氨基酸毒性起着重要作用,是神经元凋亡的启动者和执行者.NR2B是该受体的主要调节亚基,其跨膜片段M2是一个面向胞质向膜内反折的膜襻区,形成离子通道的内壁,决定了NMDA受体离子通道对ca2+的通透性.谷氨酸主要通过钙超载介导细胞损伤,因此......
作者:王彦平;杨金升 刊期: 2010- 04
-
缺血性卒中TOAST分类亚型的生物学标记物
由于缺血性卒中是一种病因异质性疾病,识别每例患者的具体病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急性卒中Orgl10172治疗试验(TrialofOrg10172inAcuteStrokeTreatment,TOAST)分型可用来确定卒中的病因学,但该分型方法不能在急性卒中患者入院时及时完成,影响了对临床治疗的早期指导作用.文章对TOAST分型具有早期鉴别意义的生物学标记物进行了综述.......
作者:沈磊;任明山;杨毅 刊期: 2010- 04
-
内皮祖细胞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内皮祖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参与血管的动态维持和生理性重建.虽然内皮祖细胞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的热点,但从基础到临床应用领域还存在着一系列未知因素.文章就对内皮祖细胞的研究进展,尤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做了综述.......
作者:孔朝红;刘煜敏 刊期: 2010- 04
-
缺氧诱导因子-1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
作为低氧反应的核转录调节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factor-1,HIF-1)在缺氧时表达上调,并通过与低氧反应元件结合,调控一系列下游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葡萄糖转运体、红细胞生成素等的基因表达,在血管生成、无氧代谢以及细胞存活、增殖、迁移、分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HIF-1的结构功能、活性调节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作者:蔡拓;周艳芳;邓宇斌 刊期: 2010- 04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卒中中的作用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phospholipaseA2,Lp-PLA2)是磷脂酶A2超家族的一个亚型,主要由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Lp-PLA2选择性水解低密度脂蛋白颗粒表面的氧化型磷脂,产生溶血磷脂胆碱和氧化型游离脂肪酸.Lp-PLA2表达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不稳定斑块纤维帽内的巨噬细胞.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浆Lp-PLA2活性显著增高,而Lg-......
作者:周媛;赵晓晖 刊期: 2010- 04
-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
已在许多动物,如猴、狗、大鼠、小鼠、兔、猪等建立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动物模型.这些模型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研究提供了大量重要信息.但是,不同种属对各种类型缺血性损伤的易感性存在差异.文章对利用不同种属动物制作的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模型做了综述.......
作者:冷军;刘慧娟;王磊;曹忠;王敏 刊期: 2010- 04
-
脊髓电刺激在脑缺血治疗中的应用
自从20多年前Hosobuchi首次发现脊髓电刺激具有显著增加脑血流的作用后,该技术即在脑缺血治疗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学者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使其成为继溶栓和介入治疗后的又一研究热点.文章对脊髓电刺激在脑缺血保护中的研究历史、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杨晓笙;宣懿;朱晋;管宏新;仲骏 刊期: 2010- 04
-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ocaine-andamphetamine-regulatedtranscript,CART)是一种内源性神经肽,广泛分布于脑、胃肠道和胰腺等器官组织,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进食与肥胖、应激、精神焦虑行为、药物成瘾和内分泌调节等.前期研究提示,CART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并且参与调节多种生理学过程,具有一定的中枢保护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神经保护剂.文章就CA......
作者:金佳丽;徐运 刊期: 2010- 04
-
雌激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雌激素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关系密切.雌激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颅内动脉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从而降低动脉瘤破裂发生率.雌激素还能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明确雌激素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影响和机制,可能发现新的药物作用靶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及其导致的继发性损伤.......
作者:夏小辉;孙晓川 刊期: 2010- 04
-
25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
目的总结微弹簧圈、Onyx胶以及覆膜支架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cavernousfistula,CCT)的初步体会.方法25例CCF患者,其中外伤性22例,自发性3例;14例瘘口位于右侧颈内动脉(internalcarotidartery,ICA)海绵窦段,11例位于左侧ICA海绵窦段.按Barrow分型:A型22例,C型2例,D型1例.18例单纯应用可脱弹簧圈治疗,1例应用可脱弹簧圈......
作者:王磊;谷震;李亚捷;陈昱云;戴成国 刊期: 2010- 04
动态资讯
- 1 CADASIL的研究进展
- 2 脑缺血后血管发生:调控机制和影像学评价
- 3 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动脉瘤壁AIF-1、MMP-9和COX-2表达上调
- 4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5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南
- 6 谷氨酸转运体-1与脑缺血
- 7 颈动脉血管成形和支架置入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
- 8 卒中后抑郁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 9 腔隙性梗死和(或)脑白质疏松患者脑微出血与认知损害的相关性: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 10 运动想像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 11 三叉神经痛经皮球囊压迫术的脑血管并发症——10例报道
- 1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颈部动脉超声评价
- 13 定量脑电图对大面积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 14 卒中后抑郁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 15 老年人多种性激素活性的相互调控作用与认知功能障碍
- 16 脑微出血的研究进展
- 17 von Willebrand因子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 18 吡格列酮能在既往有卒中史的非糖尿病患者中预防卒中
- 19 非动脉瘤性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 20 有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内膜切除术与血管成形术比较的长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