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4年第12期文章
  • 血管内皮细胞中核因子-κB对靶基因的转录调节

    血管内皮细胞不仅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屏障,而且还具有内分泌功能.核因子(NF)-κB在血管内皮细胞中可被许多刺激激活,而且很多与炎症反应有关的基因都含有NF-κB结合位点.NF-κB/IκBα系统在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中起着关键作用,NF-κB有可能成为炎症反应的治疗靶点.......

    作者:陈彬;罗勇 刊期: 2004- 12

  • Alzheimer病的血管病因假设

    Alzheimer病(AD)患者的血管和血流动力学改变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证据使人们对AD患者的神经变性及其与脑血管病变的因果关系产生怀疑:脑血管损害究竟是神经变性的原因还是结果?文章对血管因素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洁;闫福岭 刊期: 2004- 12

  • 溶血磷脂酸在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中的作用

    溶血磷脂酸是一种对血细胞和血管壁具有多种作用的磷脂类分子,由活化血小板和低密度脂蛋白在轻度氧化过程中产生和释放,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脑血管病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溶血磷脂酸及其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为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早期干预和防治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李振光;于占彩;伍期专 刊期: 2004- 12

  •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凝血系统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作为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即外源性凝血途径起始步骤的生理性抑制物,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密切.文章重点介绍了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治疗前景.......

    作者:赖少娟;郑兰香;唐雪元 刊期: 2004- 12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和体内新生血管形成,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在胚胎发育、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和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VEGF的生物学作用以及VEGF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微微;周小英 刊期: 2004- 12

  • 诱导性低温治疗急性卒中

    轻度低温的神经保护研究在近20年里不断深入,低温正成为一种治疗急性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很有前景的方法.文章介绍了急性卒中治疗现状、低温的作用机制、诱导性低温治疗急性卒中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低温的实施方法和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阎蕾;董瑞国 刊期: 2004- 12

  • 神经胶质细胞--脑内的神经干细胞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神经胶质细胞的生物学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位于神经生发区的胶质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在生长因子的存在下能在体外形成神经球,辐射状胶质细胞也可能是发育期的祖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胶质细胞是脑内的一种潜在的干细胞.......

    作者:王育凯;田东萍 刊期: 2004- 12

  • 出血性转化的研究进展

    近的研究表明,rtPA引起的出血性转化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关系密切.血液或脑脊液MMP-9水平增高预示脑梗死灶将发生出血性转化,MMP-9抑制剂有望降低rtPA引起的脑梗死出血性转化的发生率.增强MRI和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等上的血脑屏障破坏和其他改变,可预测出血性转化.......

    作者:李国忠;尹燕红;王德生 刊期: 2004- 12

  • 雌激素与脑缺血后炎症反应

    雌激素对缺血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舒张血管、增加局部脑血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β-淀粉样变性等.近年的研究又发现,雌激素可抑制白细胞黏附.脑缺血后炎症反应是造成脑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推测,雌激素与炎症反应存在联系.......

    作者:董贯忠;秦秀燕 刊期: 2004- 12

  • 脑出血后凝血酶的神经毒性作用

    脑出血是神经内科常见急症.脑出血后,在血肿及其周围产生大量凝血酶.内源性凝血酶是一种神经毒性物质,可引起脑组织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学改变.文章就凝血酶的一般特性和其神经毒性作用作了综述.......

    作者:肖兵;胡长林 刊期: 2004-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