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5期文章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噻唑烷二酮类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噻唑烷二酮类物质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γ,PPARγ)的合成配体.PPARγ对多种类型组织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糖及脂类代谢、癌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目前,噻唑烷二酮类物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如脑梗死、多发性硬化、阿尔茨海默病等.文章综述了脑缺血后PPARγ配体噻唑烷二酮类对抑制......

    作者:刘瑞光;毕桂南 刊期: 2012- 05

  • 糖原合酶激酶3β信号通路在脑缺血中的作用

    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GSK3β)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生长因子、Wnt等多条信号通路可抑制GSK3β活性,从而促进细胞存活.脑缺血时,随着GSK3β磷酸化水平发生改变,其上游和下游蛋白磷酸化水平也发生改变.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可能通过调节GSK3β信号通路诱导脑缺血耐受.......

    作者:胡姣月;徐恩 刊期: 2012- 05

  • 泛素-蛋白酶体抑制剂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基础疾病,与卒中、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和糖尿病关系密切.AS以血管内膜损伤为前提,平滑肌细胞过度增殖、炎性细胞浸润、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共同参与.在真核细胞生物中,大多数蛋白质通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system,UPS)降解.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UPS与AS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

    作者:樊海梅;沈月娥;李琨;孙瑞红 刊期: 2012- 05

  • 脑磁图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缺血性脑血管病可导致脑皮质电生理改变.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可客观和敏感地检测皮质磁场,具有极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并能定位磁场发生源部位.目前,MEG主要用于自发波检测以及体感诱发磁场、听觉诱发磁场、视觉诱发磁场和事件相关磁场的检测,也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皮质功能改变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孙占用;吕佩源 刊期: 2012- 05

  • 如何延长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时间窗?

    溶栓治疗目前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3h内静脉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唯一被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的药物.不过,由于静脉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很短,只有极少数患者能在发病3h内到达医院并接受静脉溶栓治疗.因此,如何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使更多的患者有机会接受溶栓治疗并从中获益,是学者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文章对近年来有关延长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武晓宁;闵连秋;罗玉敏 刊期: 2012- 05

  • 卒中后失语的药物治疗

    卒中后失语是由卒中导致的获得性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并降低其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都带来很大负担.传统的治疗方法没有肯定的疗效,因此失语的药物治疗备受关注.文章就卒中后失语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付英子;伞勇智;李峰 刊期: 2012- 05

  • STIM1/Orai1可能是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新靶点

    近年来,通过RNA干扰技术在果蝇细胞中鉴定出钙离子释放激活钙通道(Ca2+releaseactivatedcalciumchannel,CRAC)的2种重要组成蛋白,即位于内质网上的Ca2+感受器间质相互作用分子1(stromalinteractionmolecule1,STIM1)和位于细胞膜上的CRAC通道蛋白Orai1.研究表明,STIM1和Orai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

    作者:朱余友;李淮玉 刊期: 2012- 05

  • ABCD2量表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部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患者可能会进展为缺血性卒中,部分患者因合并心血管病而死亡.近年来的研究显示,ABCD2量表在TIA预后评估中有着重要价值.文章概述了ABCD2量表的来源和应用,重点阐述了该量表在TIA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作者:刘宣;孙晓培;曹华;常庚;李明 刊期: 2012- 05

  •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

    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hondroitinsulfateproteoglycan,CSPG)是在发育和成熟的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CNS)中广泛表达的一组细胞外基质分子,在胚胎CNS发育和成年期CNS可塑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SPG作为一种主要的细胞外抑制性成分,可影响CNS损伤后轴突再生和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陈歆然;余剑 刊期: 2012- 05

  •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抗凝治疗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是缺血性卒中的高危人群,临床上主要采用抗凝治疗预防其卒中的发生.然而,常规口服抗凝药华法林因某些限制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新型口服抗凝药,如直接凝血酶抑制药、凝血因子Xa抑制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中显示了其前途.......

    作者:冯飞;姜亚军 刊期: 2012-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