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6期文章
  • 缺血性卒中新的危险因素

    近年来,缺血性卒中的新的危险因素在不断提出.文章就遗传因素、炎症因素、颈部疾病和操作、肾脏疾病、药物因素和饮食因素等方面新的危险因素做了综述.......

    作者:洪道俊;吴裕臣 刊期: 2005- 06

  • 托吡酯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缺血性脑损害的病理生理机制涉及许多方面.近的动物实验发现,抗癫癎药托吡酯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通过多种途径减轻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有望作为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药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秀清;宋云;张涛;迟兆富 刊期: 2005- 06

  • 内质网应激与缺血性脑损伤

    内质网应激是内质网内未折叠或错误折叠蛋白积聚所致.作为对内质网应激的响应,细胞形成了一条称为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的自我保护信号转导通路.然而,如果脑缺血诱导的内质网应激严重且持续时间长,UPR终会启动细胞凋亡通路,导致神经元死亡.文章对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内质网应激和UPR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作者:李文伟;蔡定芳 刊期: 2005- 06

  •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些实验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在脑梗死后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EPC移植有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文章阐述了新血管形成和EPC与脑缺血的关系,并探讨了EPC移植治疗脑缺血的影响因素和应用前景.......

    作者:孙玙;刘煜敏 刊期: 2005- 06

  • 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活化和移植

    脑梗死后,缺血核心神经细胞的死亡不可避免.成年哺乳动物脑室下层(SVZ)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SGZ)等保持着神经发生.脑梗死可促进神经发生.存在于这些部位的神经干细胞(NSC)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近年来,NSC的激活和向梗死灶周围迁移等机制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采取适当的措施激活脑内自然的神经发生、移植外源性NSC治疗脑梗死的研究,给脑梗死后缺损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修复带来了希望.......

    作者:梁志坚;曾进胜 刊期: 2005- 06

  • 卒中后痉挛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

    卒中后肢体痉挛是影响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之一,一直是康复治疗的重点.目前对痉挛的认识不够统一,在痉挛的发生机制、鉴别和治疗观念上也存在很多争议.文章对卒中后痉挛的危害、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和治疗进展,以及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李铁山;张栩;于兆华 刊期: 2005- 06

  • P/Q型钙通道α1亚基基因CACNA1A突变与偏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有明显家族聚集性,发病机制未明.对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FHM)家系CACNA1A基因的鉴定,掀起了偏头痛分子遗传学研究的热潮.该基因定位于19p13,为脑特异性P/Q型钙通道α1A亚单位基因CACNA1A.业已鉴定出该基因的15种突变型.突变型与表现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是,CACNA1A基因与普通型偏头痛是否相关的研究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作者:何玉琴;吴宣富 刊期: 2005- 06

  • 院内卒中

    院内卒中多见于行手术治疗或患有心脏病的住院患者,多为栓塞所致.其危险因素包括手术、既往卒中史和某些病理生理学改变等,起病突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不佳,病死率较高,应早期采取介入溶栓疗法治疗.院内卒中诊断和治疗的时效性理论上应优于院外发生的卒中,但在实际诊疗过程中仍然普遍存在延误的现象.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加强介入治疗意识,以减少诊疗的延误.......

    作者:夏永智;冯华 刊期: 2005- 06

  • 干扰素调节因子-1与缺血性脑损伤

    干扰素调节因子-1(IRF-1)参与炎症、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的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期IRF-1的表达明显增加,表明其是在基因水平参与缺血性脑损伤正反馈机制的因子,是联系脑缺血早期和晚期损伤的重要因子之一.因此,IRF-1成为在脑缺血治疗中阻断级联反应的靶点之一.......

    作者:刘巧琼;李光武;赵乐章 刊期: 2005- 06

  • 作为卒中、痴呆和偏头痛的病因,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Notch3基因突变是CADASIL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目前,基因突变检测和皮肤肌肉组织活检是诊断CADASIL的主要手段.......

    作者:唐晓梅;陈彪 刊期: 2005-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