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机制
随着动脉溶栓的广泛开展,出血性转化的危险因素和发生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出血性转化是动脉溶栓危险并发症.对出血性转化机制的认识从宏观到微观,终归咎于血管壁结构或功能的破坏.相关的机制包括氧化应激反应、白细胞浸润和炎症反应、血管反应,以及细胞外基质降解等.......
作者:李克;罗玉敏;吉训明 刊期: 2008- 06
-
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脑梗死
核因子-κ(B(NF-κB)是广泛存在于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一种转录因子,主要参与机体的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免疫反应与其他应激反应,被认为是血管内皮细胞损害的始动因子.脑梗死时,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能促进炎症级联反应,在缺血性脑损伤中同样起重要作用.......
作者:解建波;陈玉芳 刊期: 2008- 06
-
阿米洛利的神经保护作用
阿米洛利是一种上皮细胞钠离子通道(ENaC)阻滞药,作为一种保钾利尿药已在临床应用了数十年.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离子通道对阿米洛利敏感,如酸敏感离子通道(ASIC)、Na+/H+交换泵等.这些通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且还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组织酸中毒等病理学过程.阿米洛利通过阻滞这些通道,呈现出减轻缺血和酸化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等效应,很有可能成为治疗脑缺血等的新型神经保护剂.......
作者:叶抗;李光来 刊期: 2008- 06
-
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与血栓形成性疾病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血液中可出现抗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vonWillebrand因子、D-二聚体水平升高,蛋白S、蛋白C、抗血栓素和肝素辅因子减少,从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此外,HIV感染本身及继发性机会性感染也可使血管内皮受损.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均可促使血栓形成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杨咏梅;艾清龙 刊期: 2008- 06
-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评价
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一种重要的可干预性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全面的诊断,包括狭窄程度、斑块稳定性以及头颈部血管的全面了解,对于防治缺血性卒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超声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综述.......
作者:郑冲;吴钢 刊期: 2008- 06
-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及其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性凋亡诱导配体(TRAIL)是肿瘤坏死因子家族的第3个成员,因其对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的选择性杀伤作用备受关注.但是,随后的研究表明,TRAIL也可诱导正常细胞,如神经元、少突胶质细胞死亡.TRAIL与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原发性脑肿瘤、多发性硬化、缺血性卒中等有关.......
作者:范宏光;刘莹;杨晨辉;张祥建 刊期: 2008- 06
-
动脉溶栓和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
目的:探讨和评价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D)预后的预测因素以及动脉溶栓和支架置人术治疗BAO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BAO患者,在3~48h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或尿激酶动脉溶栓,溶栓后血管残余狭窄>50%的部分再通者行支架置入术.术前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3个月时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临床资料应用逐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Fish......
作者:于耀宇;高国栋;赵振伟;曲友直;邓剑平;焦德让;常丙鸽;杨金庆;陈立中 刊期: 2008- 06
-
大脑中动脉闭塞部位和机制对脑梗死病灶分布模式和NIHSS评分的影响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闭塞部位和机制对脑梗死病灶分布模式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独立和综合影响,探讨可能的相关机制及其对溶栓病例选择的潜在价值.方法:共纳入66例MCA闭塞所致新发脑梗死患者.闭塞部位分为MCA起始处(Ⅰ型)、主干远端(Ⅱ型)和分支(Ⅲ型),MCA闭塞机制分为栓塞性和血栓性闭塞,脑梗死病灶分布模式根据弥散加权成像(DWI)确定;NIHSS评分于发病24h......
作者:陈红兵;徐格林;肖国栋;张仁良;陈光辉;刘新峰 刊期: 2008- 06
-
1996年以来应用tPA的卒中患者转归总体上没有改善
美国密歇根大学Scott在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上介绍,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应用之前,内科医生在用普遍接受的方案治疗较严重卒中的偏差不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结果并没有显著改善.......
作者:李宏建 刊期: 2008- 06
-
貌似卒中的患者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不会引起有症状出血
美国亚利桑那州鲍磊神经病学研究的Tsivgoulis在2008年国际卒中会议上介绍,静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ptasminogenactivator,tPA)看来不会使貌似卒中的患者有症状出血风险增高.提高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并缩短实施静脉tPA时间的努力会增大貌似卒中的患者被给予tPA治疗的可能性.然而,有关在急诊室误诊为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使用溶栓治疗的资料却很有限.......
作者:李宏建 刊期: 2008- 06
动态资讯
- 1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 2 美国卒中联盟发布建立综合性卒中中心建议的共识声明
- 3 CD40/CD40L及相关炎症介质研究现状及其与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 4 19例急性卒中患者随访时的微栓子检测
- 5 FⅫA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
- 6 婴幼儿卒中的处理来自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和青少年心血管病委员会专门写作组的科学声明
- 7 脑小血管病患者脑白质病变评分及体积与脑微出血的相关性
- 8 人尿激肽原酶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9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配体噻唑烷二酮类在脑缺血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微栓子信号与免疫炎症的相关性
- 11 补充维生素B类预防缺血性卒中
-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 13 棱镜适应治疗单侧空间忽视
- 14 抗血栓药治疗颈动脉夹层分离
- 15 酷似缺血性卒中的病毒性脑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16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卒中风险预测模型
- 17 早期积极降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患者早期再灌注及转归的影响
- 18 脑血管病患者的睡眠异常
- 19 磁敏感加权成像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 20 磺脲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