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内皮素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脑动脉瘤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内皮素(ET)在SAH后CVS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基础和临床两个方面阐述了ET在CVS中的作用,并就针对ET治疗CVS的前景做了展望.......
作者:裴圣林;王均炉 刊期: 2008- 01
-
钠氢交换泵抑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
Na+-H+交换泵(NHE)是一种在脑内普遍存在的蛋白,生理和病理条件下参与调节pH.研究显示,Na+-H+交换泵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脯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Na+-H+交换泵抑制剂可能通过抑制Na+-H+交换,防止细胞内Ca2+超负荷和其他相关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张三妹;李光来 刊期: 2008- 01
-
脑梗死伴发的心脏异常
急性脑梗死引起的心脏相关性神经调节功能障碍,尤其是岛叶部位受累导致的交感、副交感神经功能失衡,可引起心电图和心率变异性改变、心肌酶谱异常、心肌损伤和梗死等,对脑梗死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带来不利影响.对伴有心脏异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心脏相关性对症治疗,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心脏功能,从而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作者:姜贝思;董强 刊期: 2008- 01
-
脑梗死周围缺血半暗带的核素显像
脑梗死周围存在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是卒中治疗的主要靶点.核素显像能通过对梗死灶周围组织的局部脑血流、代谢变化、11C-氟马西尼受体显像和乏氧显像等方法有效检测缺血半暗带,为脑梗死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
作者:刘耿熙;杨友松 刊期: 2008- 01
-
谵妄的临床研究进展
谵妄表现为注意力和认知功能急剧下降,是一种危及生命但可预防的常见临床综合征.高龄、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疾病、严重的躯体疾病、医源性因素等都与谵妄的发生有关.早期识别是治疗谵妄的关键,治疗措施包括非药物性干预和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能在短期内改善症状.......
作者:李静;李长清 刊期: 2008- 01
-
脑出血早期血肿增大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脑出血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卒中类型,早期血肿增大是临床神经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血肿增大与血压增高程度、凝血功能、出血部位和血肿形态等因素有关,其中,早期血肿增大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备受关注.深入了解早期血肿扩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为寻求限制血肿增大的药物提供相关的理论证据.文章就预测早期血肿增大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做了综述.......
作者:王献伟;王春雪;王拥军 刊期: 2008- 01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原发性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基因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压是公认的脑血管病独立危险因素.文章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就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一些基因与原发性高血压和脑血管病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惠凌;李震中;王志尊 刊期: 2008- 01
-
红细胞生成素的神经保护作用
研究表明,红细胞生成素(EPO)具有刺激造血功能以外的多种功能,对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保护、修复和形成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综述了EPO在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原睿智;张新定 刊期: 2008- 01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CT灌注成像
急性脑缺血后,局部脑组织发生一系列与血流动力学改变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改变.CT灌注成像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成像技术,不仅能在急性期对缺血病灶进行定位,而且能定量评价脑梗死早期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并能区分梗死核心区与缺血半暗带,从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张元媛;柯开富 刊期: 2008- 01
-
外周动脉疾病与卒中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一种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踝臂指数(ABI)是诊断PAD的指标,也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AD与卒中具有许多共同危险因素,二者呈高度相关性.文章对PAD与卒中相关性研究做了综述.......
作者:马毓;朱沂 刊期: 2008- 01
动态资讯
- 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率及对转归的影响
- 2 有症状颈动脉狭窄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
- 3 干细胞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脑损伤
- 4 凝血酶与卒中
- 5 转化为功能性神经细胞的脂肪组织细胞
- 6 椎动脉支架置入术后sICAM-1、hs-CRP和TNF-α血清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7 硫酸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迟发性脑缺血和再出血
- 8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第四届编委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 9 绞股蓝皂苷对脂多糖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 10 步态异常是血管性痴呆的早期标志
- 11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 12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与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远期转归比较:随机对照试验的汇总分析
- 13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 14 Hunt-Hess Ⅲ~Ⅴ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超早期血管内栓塞治疗
- 15 高血压与卒中
- 16 内质网应激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
- 17 腔隙性梗死和脑白质病变患者的认知损害
- 18 小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神经影像学参数与复发性脑血管事件有关
- 19 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不匹配区能用来选择发病超过3 h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吗?
- 20 机械栓子切除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