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血管生成
脑组织缺血后梗死灶周各种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上调,同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微血管新生,血管新生的程度与患者的预后明显相关.给予血管生成生长因子能起到促进脑血管生长、神经功能恢复和改善预后的作用,从而为脑缺血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梅爱农;姜亚平 刊期: 2004- 01
-
复合弹簧圈在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技术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用于梭形、宽颈或巨大动脉瘤的治疗时,由于内皮细胞长时间不能覆盖瘤颈口而成为影响血管内治疗长期疗效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科技材料和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敷高分子生物材料的复合弹簧圈不仅能加速内皮细胞的愈合,而且还为生物移植提供了稳定的平台.......
作者:缪星宇;师蔚 刊期: 2004- 01
-
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
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目前的治疗手段均未取得满意临床疗效.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体内和体外可转化为神经细胞,对脑梗死模型动物治疗后可取得神经功能改善.bcl-2具有抗凋亡作用,转染骨髓间质干细胞后,细胞内bcl-2高度表达可减少移植后干细胞凋亡.文章就骨髓间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的应用研究进展及前景进行了综述.......
作者:石艳玲;何志义 刊期: 2004- 01
-
脑保护装置在颈动脉支架治疗中的应用
脑保护装置是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时放置在颈动脉内防止远端栓塞的保护装置,其广泛应用极大地降低了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发生.文章对球囊、滤网和血流逆转等3种常用的脑保护装置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锦清;林东;沈建康 刊期: 2004- 01
-
临时阻断技术在脑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在动脉瘤手术中,为了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的发生率及避免产生严重的并发症,常应用临时阻断技术.文章对应用临时阻断技术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
作者:耿全海;林成海;刘相轸 刊期: 2004- 01
-
星形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质细胞具有增殖及分化为神经元的潜能,作为替代细胞为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带来了希望.近的研究发现,成年颗粒下层和脑室下带等脑区的星形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并能提高神经的可塑性.探讨星形细胞对神经再生的影响,有助于重新认识星形细胞的功能及其在神经再生中的作用.......
作者:董丽萍;袁芳 刊期: 2004- 01
-
GDNF基因克隆及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全长基因,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质粒.方法:从孕17d大鼠胚胎脑组织中提取RNA,参照,合成cDNA第一、二链,加入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与pcDNA3质粒连接,构建表达质粒.结果:提取的总RNA经纯化后电泳出现18s和28s2个条带,PCR扩增目的基因为630bp的条带,测序结果为633bp.结论:正确地克隆了大鼠GDNF基因全序列,为进一步获得重组......
作者:包仕尧;王运良;张志琳;石向群 刊期: 2004- 01
-
DWI与PWI在急性脑梗死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灌注成像(PWI)及其后处理技术在急性脑梗死,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应用DWI、PWI和MRA等技术对临床高度怀疑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扫描,并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组比较,再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分析.应用上述技术,对1999-2002年间就诊于首钢医院和法国RogerSalengro医院的59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分......
作者:韩璎;王惠芳;李恩中;田捷;J.P.Pruvo;F.Pasquier 刊期: 2004- 01
-
放射性弹簧圈用于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
作者: 刊期: 2004- 01
-
氢化可的松预防性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扩容治疗时的过度尿钠增多
......
作者: 刊期: 2004- 01
动态资讯
- 1 迟发性脑室内出血的预后意义
- 2 尿激酶治疗脑室内出血时对30天存活率的影响
- 3 Onyx胶与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比较
- 4 尿激酶动脉溶栓联合支架置入术与单纯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比较
- 5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术中经颅多普勒监测
- 6 淀粉样脑血管病
- 7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缺血
- 8 人尿激肽原酶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保护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9 卒中康复——任重而道远
- 10 脑缺血再灌注后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因素
- 11 脑出血灶周组织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 12 有症状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动脉内膜切除术与血管成形术比较(EVA-3S)试验4年随访结果
- 13 血流低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
- 14 大脑后动脉卒中
- 15 脑出血后血肿扩大
- 16 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治疗后具有良好的转归
- 17 脑梗死远隔区继发性损害的弥散张量成像
- 18 导管递送装置治疗原因不明卒中的效果与药物治疗相同
- 19 生物活性GDC治疗颅内动脉瘤的进展
- 20 卒中后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