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1年第4期文章
  • 水孔蛋白与缺血性脑水肿的研究进展

    水孔蛋白的发现为阐明水跨膜转运提供了分子依据,诸多生理、病理过程均有水跨膜转运的参与.缺血后脑水肿是脑梗死的必然且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发现水孔蛋白-4参与损伤后血脑屏障的破坏和胶质细胞水肿,对损伤后脑水肿起重要作用.文章就水孔蛋白的分布、功能、功能调节以及水孔蛋白在缺血后脑水肿中的作用的进行了综述.......

    作者:石向群;王运良;包仕尧 刊期: 2001- 04

  • 褪黑色素的脑保护作用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合成的重要神经内分泌激素之一,具有很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和神经保护作用.新近的研究表明,褪黑素还可特异性地对抗β-淀粉样蛋白的毒性作用,延缓Alzheimer病神经系统退行性变的进程.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褪黑素受体结合,启动跨膜信号传导,调节多种第二信使的浓度实现其生物效应的.......

    作者:顾海蓉;王国权;赵瑛 刊期: 2001- 04

  • 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信号传导

    随着对tPA治疗卒中的认可,用tPA恢复血流和用谷氨酸受体拮抗剂阻断或逆转神经元损害级联反应的联合治疗,将主导卒中治疗的未来.文章介绍了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信号传导过程和机制以及可能的治疗干预目标.......

    作者:倪长江;陈兴洲;李宏建 刊期: 2001- 04

  • 蛋白C系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蛋白C、蛋白S、蛋白C抑制物、血栓调节蛋白组成一组蛋白质,统称为蛋白C系统,是血浆中重要的抗凝系统.蛋白C系统异常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文章综述了蛋白C系统的组成、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

    作者:李运刚;潘旭东 刊期: 2001- 04

  •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卒中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生理功能颇为复杂的内分泌系统,广泛存在于机体各个组织.血管紧张素Ⅱ通过其受体而发挥调节作用.该系统亢进时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缺血性卒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及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有预防、治疗缺血性卒中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卉;王赤波;梁辉 刊期: 2001- 04

  •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

    伴有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在影像学和病理学上与Binswanger病相似,其易感原因是与家族性偏头痛和Alzheimer病相同的特殊类型的小血管病.文章对近年来与该病的遗传学、影像学及病理学等研究进行了综述.......

    作者:孙继洲;樊萍;段晓屹;汤克仁 刊期: 2001- 04

  • 卒中后神经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自行改善与残存脑组织的可塑性有关.神经递质、神经特异性蛋白、神经营养因子、神经抑制因子和神经干细胞等因素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神经可塑性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卒中后的康复治疗.......

    作者:余剑;曾进胜 刊期: 2001- 04

  • 白细胞、血小板和凝血酶与脑微循环障碍

    脑缺血后,脑微循环障碍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血管内、血管壁和血管外3个方面.在血管内因素中,以白细胞、血小板、凝血酶和内皮细胞的作用为中心.血小板和凝血酶相互影响,在缺血性神经元损害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认识在脑缺血的防治方面将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者:于永发;董国淑 刊期: 2001- 04

  • 低氧诱导因子-1与神经系统缺血/缺氧应答反应

    低氧诱导因子-1是低氧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缺血/缺氧时在机体大部分器官中均有表达.可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NOS、HO-1等基因的表达,参与机体的病理生理过程.对低氧诱导因子-l作用机制的探讨,有助于缺血/缺氧脑病尤其是脑梗死时脑损害机制的研究.......

    作者:彭斌;李舜伟 刊期: 2001- 04

  • 卒中防治的研究证据——预防进展更加令人鼓舞

    脑血管疾病是人类常见的三大致死原因之一,其幸存者多有不同程度的残废,对病人、亲属和社会都是沉重的负担.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的脑血管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中国即使能稳住发病率,到2030年,每年新发生的脑血管病患者将由现在的180万/年上升到540万/年.降低脑血管病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目前主要有4种对策(按与临床医生关系的大小排序):......

    作者:刘鸣 刊期: 200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