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缺血危险因素与Alzheimer病
Alzheimer病(AD)是老年人常见的痴呆类型,为一种神经变性疾病.传统观点认为,AD和血管性痴呆不论在发病机制和还是治疗上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痴呆类型,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血管因素在A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脑缺血及其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胆固醇等在AD的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做了综述,以期为预防和延迟AD的发生和进展提供新的策略.......
作者:方传勤;周华东 刊期: 2006- 11
-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是指颈动脉血管内膜和中膜之间的垂直距离.IMT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也与多种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被认为是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良好指标.临床上可借助超声检测颈动脉IMT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或消退,并提供临床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依据和疗效判断标准.......
作者:吴静;吴钢 刊期: 2006- 11
-
CD40-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近年来研究证实CD40分子与其配体CD40L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阶段均起重要作用.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细胞成分--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上均有CD40和CD40L表达,两者结合能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表达多种活性介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而阻断CD40-CD40L通路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或阻止已形成的斑块进展.CD40L可能参与血栓形成和血小板活化,急性脑梗死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液中......
作者:王静华;陶沂;丁素菊 刊期: 2006- 11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
随着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概念认识的加深以及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近年来有关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研究报道日益增多.文章就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分子机制和遗传学等方面做了综述.......
作者:马桂贤;王丽娟 刊期: 2006- 11
-
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和Bax/Bcl-2的表达
目的:探讨慢性脑低灌注对脑组织β淀粉样蛋白(Aβ)和细胞凋亡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二血管闭塞(2VO)模型组和假手术组,2VO模型大鼠永久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部持续性低灌注;用Y-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术后21d处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皮质、海马Aβ1-40、Bax和Bcl-2表达.结果:2VO术后14d和21d学习记忆能力减退;2VO模型组大脑皮质和海马A......
作者:闫福岭;鲁国;洪震 刊期: 2006- 11
-
抗凝治疗是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分离的佳治疗选择吗?
现代神经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作为卒中病因的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分离并不少见.但随之而来的困惑是如何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是采用抗凝药还是抗血小板药进行常规治疗成为争论的焦点.......
作者:苏克江;高宗恩;王桂敏 刊期: 2006- 11
-
重视Alzheimer病与脑缺血的共病研究
自AlosisAlzheimer于1907年首次描述老年性痴呆起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世纪.100年来,尽管围绕Alzheimer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尤其是AD的预防和治疗,其原因主要是A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1].......
作者:闫福岭 刊期: 2006- 11
-
轻度认知障碍
1引言1.1背景轻度认知障碍,尤其是在患者自己报告时,向临床医生提出了实质性的挑战.医生们可能在处理某一轻度或短暂性疾病、某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或某种抑郁症的患者时,该患者可能处于终将导致痴呆的疾病的早期阶段,或者主诉可能是因为于心理疾病而非器质性脑功能障碍.由于许多种疾病可导致这样的主诉,因此应积极探寻对此类疾病检查的个体化和治疗措施的一致性意见.......
作者:Rodrigo O. Kuljis;高宗恩 刊期: 2006- 11
-
Alzheimer病与脑缺血的相互作用聚焦炎症
进行性记忆障碍、与局部炎症相关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斑块、神经原纤维缠结和选择性脑区神经元脱失是Alzheimer病(Alzheimer'sdisease,AD)的特征.虽然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precursorprotein,APP)和Aβ在AD的病因学中起关键作用,但究竟何种形式的APP或Aβ与AD脑内的神经元易损性有关仍不清楚.近已经公认,作为老年人痴......
作者:Milla Koistinaho;Jari Koistinaho;郑莹;袁宝玉;闫福岭 刊期: 2006- 11
动态资讯
- 1 Fas/FasL在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 2 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脑缺血
- 3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指南
- 4 外源性硫化氢通过抑制闭合蛋白和闭锁小带蛋白1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和脑损伤
- 5 围手术期卒中: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
- 6 补充维生素B类预防缺血性卒中
- 7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新概念
- 8 聚焦超声联合微气泡靶向性开放血脑屏障
- 9 轻度认知障碍
- 10 卒中后痉挛状态与运动功能缺损和活动受限的关系
- 11 TPA-7351C/T增强子多态性是腔隙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12 运动皮质电刺激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
- 13 AMP-活化蛋白激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14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急性卒中患者脑微出血和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 1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卒中后血管发生
- 16 载药纳米粒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 17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
- 18 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分化和鉴定
- 19 细胞因子在颅内动脉瘤形成中的作用
- 20 机械血栓切除术综合性卒中中心的要求和卒中血管内治疗医疗体系:血管和介入神经病学学会(SVIN)卒中血管内治疗标准委员会的推荐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