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6年第6期文章
  • 线粒体解耦联蛋白与脑梗死

    解耦联蛋白是线粒体内膜上参与质子转运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产热、维持体温、调节能量平衡、调节ATP产生速度、控制活性氧产生、抗细胞凋亡等生理功能,参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文章就解耦联蛋白的基因、分布和调节、在周围组织和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及其与脑梗死的可能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徐仁伵;陶玉慧;吴裕臣 刊期: 2006- 06

  • 基底动脉闭塞的溶栓治疗

    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诊断通常比较困难,预后较差.动脉和静脉溶栓治疗使闭塞的基底动脉再通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临床预后相似,但静脉溶栓技术简单,易于操作和推广.......

    作者:吴玉秋;毛群 刊期: 2006- 06

  • 解除颈动脉狭窄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后能否导致认知功能障碍,解除颈动脉狭窄是否能减轻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并与药物治疗进行比较.方法:62只SD大鼠制作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模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措施,4周后进行水迷宫行为学评价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同时对各组颈动脉管腔横截面积狭窄率进行比较.结果:颈动脉狭窄组P300潜伏期、水迷宫实验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显著延长(P<0.01).狭窄解除4周后,狭窄解除组颈......

    作者:段炜;陈康宁;柳春雨;周振华;陈长宇;刘国军 刊期: 2006- 06

  • 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调控以及经颅多普勒监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血压调整幅度与应用经颅多普勒(TCD)监测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动态监测64例发病后10h内入院的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其中38例入院24h内行颅内血肿穿刺和置管引流术(手术组),18例患者行保守治疗(保守组),患者于入院当时以及第1、4、7天和2周时进行TCD监测;另外8例未手术者(降压组)在接受抗高血压治疗前、后行TCD监测,并与2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

    作者:吴玉平;于洋;王宇 刊期: 2006- 06

  • 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型和预后.方法:根据高血压病史将976例脑梗死患者分为高血压组(516例)和非高血压组(460例).对危险因素、脑梗死亚型和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高血压组既往脑梗死史、腔隙性脑梗死和后循环梗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非高血压组高龄、心血管病和糖尿病明显多于高血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高龄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胡颖;周哲慧 刊期: 2006- 06

  • 类固醇治疗卒中一种被过早抛弃的有潜力的疗法吗?

    类固醇在神经病学领域已广泛使用40余年,但对其在卒中治疗中的地位始终存在争论.本文就此进行了介绍.......

    作者:苏克江;高宗恩;王桂敏 刊期: 2006- 06

  •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1引言1.1背景基底动脉闭塞通常预后不良.高性能、可靠、无创性影像学技术(如MRI)的出现使得在疾病早期做出诊断成为可能,某些部分闭塞患者的缺血性损伤较轻,因此预后良好.虽然这种疾病的转归仍然很差,但溶栓和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可能会提高存活率和降低致残率.......

    作者:Salvador Cruz-Flores;梁柄松;雷丽丽;毕桂南 刊期: 2006- 06

  • 卒中治疗的抗氧化策略

    众所周知,自由基生成过多会在许多种疾病如脑缺血中导致细胞损伤.大量研究对局灶性脑缺血中这种氧化应激和抗氧化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本文对其中的一部分进行阐述.除应用转基因小鼠外,这些抗氧化策略可分为3类:(1)抑制自由基产生;(2)清除自由基;(3)应用模拟内源性抗氧化物酶活性的药物增加自由基降解.后,对已经结束或正在进行的评价卒中患者抗氧化剂疗效的临床试验进行回顾.结果显示抗氧化剂是非常有前景的......

    作者:Isabelle Margaill;Michel Plotkine;Dominique Lerouet;赵峰;姜亚军 刊期: 2006-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