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脑出血血肿周围存在缺血性改变吗?
文章针对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的影像学及生化代谢改变进行综述,讨论了血肿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改变以及血肿周围低血流灌注的原因.......
作者:石艳超;周广喜 刊期: 2007- 07
-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脑缺血后损伤和再灌注、继发性出血等关系密切,控制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防治.......
作者:施永辉;任传成 刊期: 2007- 07
-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包括偶然发现的动脉瘤、多发性颅内动脉瘤中的未破裂动脉瘤以及有临床症状但未出血的动脉瘤.该类动脉瘤虽未破裂,但都存在破裂出血的风险.破裂风险因动脉瘤的大小、位置和患者自身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应通过综合评价各种危险因素来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作者:刘伟;谭显西;钟鸣 刊期: 2007- 07
-
Rho激酶抑制剂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Rho激酶(ROCK)是Rho的主要作用底物,包括ROCKⅠ和ROCKⅡ两种异构体,属于丝/苏氨酸蛋白激酶.ROCK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使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失活,从而导致血管痉挛.此外,ROCK还可促进炎性因子分泌、参与炎性因子损害过程、促进细胞凋亡,在多种病理过程(如外伤、炎症、缺血、肿瘤、变性)中起重要作用.ROCK抑制剂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神经保护、抑制白细胞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损伤,促进......
作者:邓志宽;黄华;帅杰 刊期: 2007- 07
-
低氧诱导因子-1与脑梗死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低氧诱导因子家族中先发现的蛋白因子,组织低氧时,HIF-1表达显著增加.HIF-1是缺氧环境的重要调节因子,对低氧反应性基因的转录有调控作用,并参与低氧反应的信号转导过程.轻度缺氧时,HIF-1产生缺氧耐受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长期重度缺氧时,诱导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毒性作用.近的研究表明,HIF-1可能与脑梗死有关.文章就HIF-1概况、低氧活性调节以及与脑梗死......
作者:徐仁伵;陶玉慧;易娟;杨云珠;吴成斯;吴裕臣 刊期: 2007- 07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急性脑梗死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小分子胞内脂肪酸结合蛋白,与细胞生长、基因表达、离子通道的功能有关.细胞缺血损伤时,可发生胞内FABP渗漏.业已证实,脑梗死超早期可出现血清FABP水平增高.文章综述了FABP的生物学功能和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表达机制.......
作者:邱晨红;赵中;董万利 刊期: 2007- 07
-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常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其疗效已得到肯定.文章介绍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术前临床评价、适应证选择、特殊检查的应用及其价值、麻醉的选择、手术方法以及并发症及其处理.......
作者:张毅;赵辉;毛群;勾俊龙;刘宗惠 刊期: 2007- 07
-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是纤溶系统外激活途径的重要活性物质,绝大多数由小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内皮细胞损伤和功能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重要始动环节.文章综述了内皮细胞产生的tPA和PAI与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
作者:吴延华;曹勇军;刘春风 刊期: 2007- 07
-
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进展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增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标志,可预测大血管和周围血管疾病的发生.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在动脉的主要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因此,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已被公认是评价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可靠指标.重视对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检测和防治,对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远期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瑞春;谭兰;宋敬卉 刊期: 2007- 07
-
CD40L与缺血性卒中
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是一种慢性炎性过程,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CD40L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卒中的病理学过程.文章就CD40L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及治疗展望进行了综述.......
作者:何国林;曹秉振 刊期: 2007- 07
动态资讯
- 1 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治疗
- 2 脑室内注射tPA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内出血的初步研究
- 3 烟雾病合并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
- 4 缺血性卒中治疗和预防的现有证据
- 5 标准、培训和资质解读《诊断性颈-脑血管造影、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和脑血管介入治疗的培训、资质及认证标准》
- 6 临床神经科医生关心的循证医学
- 7 脑出血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
- 8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 9 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因素
- 10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卒中
- 11 亚低温治疗缺血性卒中:从实验向临床转化
- 12 牛津郡社区卒中项目分型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严重程度和转归的相关性
- 13 多奈哌齐治疗早期卒中后失语:随机对照研究
- 14 表现为反复脑出血的纤维肌性发育不良: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15 幕上缺血性卒中后MRI上桥脑高信号与临床不良结局有关
- 16 MRI可预测与Alzheimer病和脑血管病相关的认知衰退速度
- 17 缺血性卒中新的危险因素
- 18 体温与人类卒中预后的关系
- 19 2008年国际卒中大会概要
- 20 阿昔单抗紧急卒中治疗试验Ⅱ(AbESTT-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