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颅内动脉瘤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病因,其发病率各地不等,总体呈上升趋势.动脉瘤破裂和再破裂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诊疗技术的进展,颅内动脉瘤的预后日趋良好,病死率和致残率已逐步下降.......
作者:苏若为;田新华 刊期: 2008- 05
-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卒中
尽管采取了详细的检查,但仍有约1/3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尚不明确,称为原因不明性缺血性卒中.近20年来,人们发现卵圆孔未闭(PFO)与这些原因不明性卒中关系密切,并随之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提出许多新的观念.文章就PFO与缺血性卒中的关系、PFO引起缺血性卒中的影响因素以及PFO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健;曾进胜 刊期: 2008- 05
-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发病机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糖尿病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本文综述了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并从高血糖的毒性作用、脑血管病理学改变.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调节改变等4个方面阐述了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作者:周红;郑秀琴;滕皋军 刊期: 2008- 05
-
脑缺血后血管生成
脑缺血后血管生成日益受到关注.脑缺血后,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增加,促进内皮细胞增生,新生血管形成,从而改善缺血区血液供应,缩小梗死体积.联合应用外源性血管生长因子、干细胞移植、治疗性血管生成促进血管生成主要是通过促进血管生长因子表达实现的.深入研究缺血后血管生成机制,将为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孙燕;韩巨;张涛 刊期: 2008- 05
-
TWEAK-Fn14通路与中枢神经系统
TWEAK是肿瘤坏死因子(TNF)家族的新成员,TWEAK与其受体Fn14结合后可引起广泛的生物学活性.TWEAK-Fn14通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了细胞凋亡、血脑屏障通透性的调节、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学机制,并与缺血性卒中、多发性硬化以及胶质细胞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作者:刘莹;杨晨辉;范宏光;张祥建 刊期: 2008- 05
-
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多数流行病学调查和基础研究都表明,雌激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对其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也持肯定态度.然而,大型临床试验却显示雌激素的应用弊大于利,甚至有导致卒中的风险.文章就近年来有关雌激素神经保护作用的正反两方面相关研究做了综述.......
作者:乔金玲;李威 刊期: 2008- 05
-
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对健康老年人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头部MRI和CT扫描常可发现缺血性脑白质病变.缺血性脑白质病变被认为是脑小血管病变的一种表现,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并可能预测颅内或颅外缺血性事件等.文章对近年来脑白质病变及其发病机制和临床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作者:高徽;滕伟禹 刊期: 2008- 05
-
脑红蛋白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携氧球蛋白家族成员之一,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神经细胞中,与脑内氧供应密切相关.脑缺血缺氧能诱导Ngb高表达,并作为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缺氧性损害.文章对Ngb的分布、结构、功能及其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和机制做了综述.......
作者:尹静;杨燚;李俐涛;张祥建 刊期: 2008- 05
-
MRI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传统观点认为,CT和腰穿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方法,常规MRI的T1加权成像(T1WI)和T2加权成像(T2WI)对SAH的诊断价值甚微.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发展和新型MPd序列的研究和应用,MRI在SAH诊断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认识和肯定,并显示出其优越性.MRI对急性SAH的诊断并不逊于CT,对亚急性、慢性和不典型SAH诊断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对SAH并发症的诊断优于CT,且在颅内动脉......
作者:刘绥杰;李月春;王宝军 刊期: 2008- 05
-
围手术期卒中
卒中是围手术期可怕的并发症之一.文章从围手术期卒中的发生率、机制、危险因素分层及其缓解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回顾.针对围手术期卒中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有望从手术方法、技术和药物治疗等方面加以改进,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卒中风险和改善预后.......
作者:陈慧;柯开富 刊期: 2008- 05
动态资讯
- 1 重复经颅磁刺激右侧半球对脑梗死失语康复的影响
- 2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3 静脉阿昔单抗紧急治疗卒中无效
- 4 编辑部更正
- 5 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 6 环氧合酶-2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 7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神经保护
- 8 脑微出血负担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疗
- 9 4个国家卒中后药物使用的比较研究
- 10 复发性卒中伴卵圆孔未闭与房间隔瘤
- 11 少突胶质细胞缺血性损伤
- 12 卒中后痉挛状态与运动功能缺损和活动受限的关系
- 13 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的研究进展
- 14 颈动脉狭窄的常见病因
- 15 超声检查发现的重度颈动脉狭窄还有必要进一步行血管造影吗?
- 16 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脑功能储备评价
- 17 高血糖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
- 18 卒中后卧床期间头部位置不会影响功能转归
- 19 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
- 20 急性卒中后谵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