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复杂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
复杂颅内动脉瘤是指巨大、宽颈、梭形、微小、夹层及假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安全和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对于大部分复杂动脉瘤,治疗仍受到其形态的限制和复发的挑战.文章就复杂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朱旭成;魏建军 刊期: 2009- 06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弥散加权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传统上是指由于缺血和缺氧,短暂的脑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到24h,不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近年来,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TIA有了新的认识.文章对MRI,特别是弥散加权成像在TIA诊断和预后判断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作者:陆天明;刘国荣;王宝军 刊期: 2009- 06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缺血性卒中
人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phospholipeseA2,LP-PLA2)由成熟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分泌,主要与低密度脂蛋白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表明,Lp-PLA2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相关,其特异性抑制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Lp-PLA2可能是缺血性卒中的新型独立危险因素和治疗靶标.......
作者:王磊;储照虎 刊期: 2009- 06
-
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机制与治疗靶点
高血压脑出血后的血肿周围脑水肿极其常见,是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章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机制,特别是高血压在脑水肿形成中的可能机制,以及脑水肿的治疗靶点做了综述.......
作者:施清晓;吴钢 刊期: 2009- 06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posteriorleukoencephalopathy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影像学疾病实体,主要以迅速进展的血压增高、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痢性发作为特征,神经影像学显示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白质可逆性水肿(尤其是在大脑后部),通过及时和正确的治疗,临床症状和神经影像学改变可完全恢复.有关RPLS发病机制的两大假说--脑血管痉挛学说和脑......
作者:李蕊;胡学强 刊期: 2009- 06
-
颅内外血管吻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颅内外血管吻合术这一精细的术式由Yasargil首次完成并逐渐发展起来,已被用于脑缺血性脑血瞥病、烟雾病、颅内动脉瘤和脑肿瘤的治疗.文章重点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并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血管吻合术的适应证、术前评估、手术方式、术中评估、并发症、术后护理和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倪伟;顾宇翔;宋冬雷 刊期: 2009- 06
-
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脑梗死
氧自由基在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是脑梗死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其主要作用是清除新陈代谢和氧化应激时产生的过多氧自由基.GPx缺乏将会增高脑梗死风险.文章对GPx的生物学特性及与脑梗死的相关性做了综述.......
作者:黄开梅;赵中;陈伟贤 刊期: 2009- 06
-
卒中诱导的免疫变化及相应治疗策略
卒中后免疫系统的变化主要包括脑组织局部炎症反应和全身性免疫变化.前者可加重卒中后脑损伤,后者加重感染易感性,继而影响脑功能恢复和预后.卒中干扰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正常平衡关系的机制尚不清楚.文章就卒中诱导的免疫改变及其机制,以及临床可采取的相应治疗策略进行了综述.......
作者:陈燕婷;徐运 刊期: 2009- 06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wotein-associatedphospholipaseA2,Lp-PLA2)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型生物学标志物.它在有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高于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产物溶血磷脂胆碱与组织氧化应激和炎症有关.另外,Lp-PLA2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差异中起着较为独特的作用.......
作者:戴淑娟;艾清龙 刊期: 2009- 06
-
重复经颅磁刺激右侧半球对脑梗死失语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右侧半球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40例急性左侧半球脑梗死伴失语的右利手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年龄无显著差异,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适当的语言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还在发病7d后接受1个疗程低频rTMS对右侧大脑半球语言区的治疗,1次/d......
作者:何伯永;周广喜;闫涛 刊期: 2009- 06
动态资讯
- 1 von Willebrand因子、因子Ⅷ与急性缺血性卒中
- 2 围手术期卒中:风险评估、预防和治疗
- 3 老年人吃鱼与卒中的风险
- 4 卒中后吞咽困难的超声评价
- 5 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脑动脉夹层分离诊断中的价值
- 6 颅内动脉瘤的基因疗法和血管内治疗
- 7 更多的人可受益于他汀类药物
- 8 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复发机制
- 9 高血糖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缺血
-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后2年的临床转归
- 11 人巨细胞病毒活动性感染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分析
- 12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液稀释治疗
- 13 出血性腔隙性卒中
- 14 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系统评价
- 15 预防卒中后抑郁的治疗
- 16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与缺血性脑损伤
- 17 小剂量与标准剂量静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 18 卒中后睡眠障碍
- 19 圣约翰草提取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 20 1996年以来应用tPA的卒中患者转归总体上没有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