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3年第5期文章
  • 脑出血灶周组织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脑出血灶周组织损伤的机制非常复杂,现有的治疗措施都不能从病理生理学机制上根本控制疾病.文章综述了脑出血灶周组织损伤机制的神经影像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作者:殷小平;张苏明 刊期: 2003- 05

  •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异常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心脑血管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来人们开始致力于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分析Hcy的代谢通路以筛选与血浆Hcy水平有确切关联的候选基因.文章对影响Hcy代谢通路的常见关键酶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编码叶酸结合蛋白(Folbp1)的基因FOLR1和编码内因子即维生素B12受体(cubilin)的基因CUBN......

    作者:邢岩;潘旭东 刊期: 2003- 05

  • 深低温停循环技术与脑保护

    近10年来,神经外科技术尤其是血管内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复杂脑动脉瘤和颅脑疾病的治疗效果,使位置深在、难于直接夹闭的动脉瘤和难治性血管疾病也能得到治疗.尽管这样,仍有部分疾病用现有的神经外科技术治疗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深低温停循环(deephypothermiccirculatoryarrest,DH-CA)技术的应用为这类疾病患者提供了有益和可靠的选择.在DHCA的同时加用低温脑保护液间歇灌......

    作者:董斌;罗其中;徐英辉 刊期: 2003- 05

  • 间歇性跛行与缺血性卒中

    间歇性跛行是发生于腿部肌群的疼痛、痛性痉挛、疲乏和麻木感,症状仅在活动时出现.间歇性跛行不仅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而且也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先兆,它是缺血性卒中的又一独立危险因素.间歇性跛行与缺血性卒中有着类似的发病机制,它们在微循环和氧化代谢方面均存在障碍.对于伴有间歇性跛行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通过防治危险因素,药物或手术治疗等途径来进行治疗,其中,西洛他唑(cilostazol)是目前......

    作者:周广怡;刘新峰 刊期: 2003- 05

  • 卒中的基因研究进展

    卒中的基因研究进展很快,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致病基因的确定有助于卒中的预防、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文章主要介绍了卒中基因研究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张惠龙;周东 刊期: 2003- 05

  • 凝血因子ⅩⅢ Val34Leu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

    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Ⅰ)是凝血途径后一步的关键酶,在正常凝血过程中起着交联纤维蛋白的重要作用.近年的研究发现,位于FⅩⅢⅠa亚单位2号外显子上的34号密码子G→T突变,导致其所编码的缬氨酸转变为亮氨酸,即Val34Leu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有明确的相关性.Leu4对防止脑梗死、心肌梗死的发生是一种保护因素,而对出血性卒中则可能是一种危险因素.......

    作者:张玉蓉;李正仪 刊期: 2003- 05

  • 老年性脑白质改变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在各种类型的卒中或痴呆患者中,老年性脑白质改变越来越受到关注,而且在无症状的健康老年人中也有着较高的发生率.但是,人们对这种白质改变的意义和发生机制的认识很不充分.其发生和发展是多基因遗传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范玉华;曾进胜 刊期: 2003- 05

  •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处理指南--美国卒中学会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

    1994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卒中委员会委托一个专门研究小组撰写了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处理指南[1].1996年,在静脉rtPA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得到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后,这项指南又补充了一系列的推荐[2].......

    作者:曲东锋;陈兴洲;李宏建;倪长江;Harold P.Adams Jr;Robert J.Adams;Thomas Brott;Gregory J.del Zoppo;Anthony Furlan;Larry B.Goldstein;Robert L.Grubb;Randall Higashida;Chelsea Kidwell;Thomas G.Kwiatkowski;John R.Marler;George J.Hadermenos 刊期: 2003- 05

  • 《国际功能分类》概览

    从1980年WHO通过至今已有20多年,关于残损、残疾和残障的概念广泛用于各个领域.2001年WHO正式通过了关于功能和残疾分类的终版本--ICF,在ICF中采用了身体功能、身体结构、活动和参与,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局限性等概念,并要求广泛使用.文章就该分类系统的发展历史、ICF各成分的概念、ICF的分类和编码及其应用等问题作了简要介绍.......

    作者:李翔;王茂斌 刊期: 2003- 05

  • 安非他明促进卒中后的恢复

    ......

    作者: 刊期: 2003-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