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急诊室头昏、眩晕和站立不稳患者中的卒中
头昏、眩晕和站立不稳都是急诊室中的常见发病症状,甚至当这些症状单独出现时,许多医生也会首先考虑到卒中.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神经科的Kerber等对急诊室中表现为这些头昏症状(dizzinesssymptoms,DS)者中卒中的真实比例进行了研究.......
作者:曲东锋 刊期: 2006- 12
-
动脉内溶栓是基底动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法吗?
基底动脉闭塞临床上少见,却是预后差的缺血性卒中亚型.目前,动脉内溶栓治疗几乎成为基底动脉闭塞的常规治疗选择.但因病例数较少,难以获得大宗病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来自个案报道或小样本系列病例研究的经验又无法得出可靠结论,因此对动脉内溶栓能否作为基底动脉闭塞的首选治疗尚存分歧.......
作者:高宗恩;苏克江;任晓萍 刊期: 2006- 12
-
脑积水
1引言1.1背景脑积水可宽泛地定义为脑脊液(cerebrospinalfluid,CSF)的形成、流动或吸收紊乱导致其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nervoussystem,CNS)内所占的体积增加.这种情况也可称为CSF的流体动力学紊乱.急性脑积水在数天内发生,亚急性脑积水在数周内、慢性脑积水在数月或数年内发生.诸如脑萎缩和局部破坏性损害之类的病变也可导致CNS内CSF异常增多.在这些情形下,......
作者:Eugenia-Daniela Hord;李卉;潘速跃 刊期: 2006- 12
-
在急性卒中的血压管理中我们(不)了解什么?
尽管治疗高血压在预防首发或复发性卒中中的作用不容置疑,但对卒中后初数小时或数天内的高血压管理仍存在争论.80%的卒中患者在发病后数天内有血压升高,尚缺乏来自随机对照试验的高质量证据指导其治疗.理论上,对卒中发病后的血压管理有正反两方面的争论意见.大多数治疗指南建议根据病理生理学原理不对血压进行处理.但是,对随机试验的事后分析提示血压升高与复发性卒中和高病死率有关,即使在校正混杂因素后亦如此.另一方......
作者:Annick Verstappen;Vincent Thijs;卢林;李义召 刊期: 2006- 12
动态资讯
- 1 动脉溶栓辅助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脑梗死
- 2 颅内囊性脑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报道标准
- 3 血小板活化因子和P-选择素在脑梗死中的意义
- 4 MRI在脑出血研究中的应用
- 5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官方网站改版和微信平台启用公告
- 6 Eritoran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兔基底动脉IL-1β、TNF-α和IFN-β mRNA表达的影响
- 7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分析
- 8 《国际功能分类》概览
- 9 抗血小板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事件再发
- 10 急性脑出血强化降压试验的前期研究结果
- 11 我国卒中一级预防任重道远
- 12 研究硕果累累临床有证可循--缺血性卒中的预防大有可为
-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因研究
- 14 血管活性药治疗急性卒中
- 1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物模型
- 16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17 对重度有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单纯强化药物治疗已足够吗?
- 18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年征订启事
- 19 常规与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预防卒中的比较
- 20 后循环缺血的研究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