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反复双侧颈总动脉闭塞小鼠海马Akt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
目的探讨反复双侧颈总动脉闭塞所致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aD)小鼠海马Akt和口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synthasekinase-3β,GSK3β)蛋白表达.方法48只健康雄性C57B1/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模型组采用反复3次间断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建立小鼠VaD模型,假手术组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阻断,正常组不接受任何处理.术......
作者:范鸣玥;郭艳苏;孟笑梅;李玲;董艳红;崔文柱;吕佩源 刊期: 2012- 08
-
血清尿酸水平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近期临床转归: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水平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近期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发病24h内入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入院次日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发病30天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mRS)评估临床转归.将患者分为转归良好组(mRS评分≤2分)与转归不良组(mRS评分≥3分).结果共纳入92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其中46例(50%)为男性,平均年龄(63±12)岁,......
作者:吴春辉;司马国忠;张小军;严朝俊;樊永忠 刊期: 2012- 08
-
兔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建立及其振幅整合脑电图判定
目的建立一种标准化的兔线栓法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模型,并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对脑缺血判断的价值.方法34只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MCAO组(n=29)和假手术组(n=5).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并行脑功能监测.根据2,3,5-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作者:王晓锋;罗一峰;秦峥;潘速跃;陆兵勋 刊期: 2012- 08
-
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smallvesseldisease,SVD)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ildcognitiveimpairment,MCI)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CognitiveAssessment,MoCA)筛查MCI,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和其他临床资料,并进行其他神经心理学测试.根据MRI表现将SVD分为脑白质疏松......
作者:樊亚超;王海峰;王新;孔伟;邢成名 刊期: 2012- 08
-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为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和临床资料.三维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的部位、形态、是否存在子囊,测量瘤体长度、大直径和瘤颈宽度,并计算瘤体长度与瘤颈宽度之比(aspectratio,AR).结果共纳入243例患者(289个动脉瘤),其中破裂组149例(171个动脉瘤),未破裂组94例(118个动脉瘤).破裂组女性(71.1%......
作者:高岩升;宋来君 刊期: 2012- 08
-
脑梗死治疗中的微循环修复
在脑部病变尤其是脑血管病的发生中,脑循环改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尽快恢复脑细胞功能,应更加重视微循环水平上的治疗.脑微循环是指外径在300μm(内径100μm)以内的血管系统,即毛细血管和与其连接的微动脉和微静脉[1].......
作者:黄如训 刊期: 2012- 08
动态资讯
- 1 口服抗凝药在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中的应用
- 2 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性卒中
- 3 颈动脉狭窄通常不是心脏手术后卒中的原因
- 4 弹性蛋白和Ⅰ型胶原α2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
- 5 糖耐量异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 6 急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后大脑脚各向异性分数与运动诱发电位变化的关系
- 7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缺血性卒中
- 8 抗血小板药预防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事件再发
- 9 卒中后痴呆的预防和治疗
- 10 缺血性卒中新的危险因素
- 11 亚低温治疗缺血性卒中:从实验向临床转化
- 12 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检查的新进展
- 13 慢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进展
- 14 血红蛋白降解产物在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中的作用
- 15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16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血管紧张素Ⅰ型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关系
- 17 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 18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6年征订启事
- 19 女性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
- 20 血脑屏障损害与脑小血管病患者抑郁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