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1年第6期文章
  • 肾上腺髓质素与脑血管病

    肾上腺髓质素是一种新发现的生物活性肽,在人体多种组织中都有其mRNA的表达,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和排钠利尿等作用.在脑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多种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对其深入研究将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宋玉强;韩仲岩 刊期: 2001- 06

  • 缺血性卒中与凝血病的实验诊断

    高凝状态是缺血性卒中的少见病因之一.文章总结了缺血性卒中患者出现凝血病的概率,分析了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相关因素,对现有的凝血病诊断性试验作出了评价,指出应结合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病史和临床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试验时机与特异性凝血试验方法.......

    作者:黄越;王维治 刊期: 2001- 06

  • 中性白细胞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兴奋毒性、梗死区周围去极化、炎症和程序性细胞死亡构成了脑缺血损伤级联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的4个阶段.近年来,随着对脑缺血损伤炎症机制研究的日益深入,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中性白细胞的黏附和浸润是炎症反应的核心,抗炎症治疗脑缺血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静;蔡定芳 刊期: 2001- 06

  • 补体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脑内补体系统分内源性及外源性两种成分,脑缺血再灌注时,补体的来源倾向于以后者为主,且主要通过经典途径和甘露糖结合凝集素途径激活补体系统,引起脑组织的直接和间接损伤.补体抑制剂的应用可减轻这种损伤作用,为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者:胡媛;张蕲 刊期: 2001- 06

  • 高压氧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临床和动物实验表明,高压氧可改善组织缺氧,减轻脑水肿,改善血液流变学,缩小梗死体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死亡率.但目前对高压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机制及利弊尚存争议,治疗方法还缺乏统一的标准.......

    作者:潘钰;张朝东 刊期: 2001- 06

  • 脑白质选择性缺血损伤的机制

    大脑白质具有选择性缺血易损性,但其机制至今仍未完全明了.脑白质区的血管解剖与血脑屏障因素是其缺血损伤的基础,炎症性胶质细胞反应具有促进作用,神经元轴突、少突胶质细胞及其髓鞘损伤是其结局.此外,血压与脑白质缺血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也密切相关.......

    作者:汪长胜;霍正禄;杨瑞和 刊期: 2001- 06

  • 孤啡肽系统与脑缺血

    孤啡肽是阿片肽家族的新成员,其结构与强啡肽相似,但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力低.孤啡肽受体(OP4)与普通的阿片肽受体不同,具有多种功能,如进食调节、学习与记忆、心脏和肾脏功能调节、自主运动、胃肠活动、控制焦虑和应激,以及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等等.文章就孤啡肽系统的功能及其与脑缺血的关系作了综述.......

    作者:高焕民;程介士 刊期: 2001- 06

  •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创刊

    ......

    作者: 刊期: 2001- 06

  • 急性卒中治疗概述--过去、现在和将来

    在过去10年间,对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探索的努力取得了几项重要的成就,但也有不少令人意想不到的失败.2项主要的成就都与溶栓有关.第1项是1995年报道的NINDSrtPA(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试验,这项研究证实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后3小时内开始静脉内应用(Ⅳ)rtPA可明显改善3个月时的结局[1].......

    作者:Marc Fisher;Wolf Schaebitz;李宏建;陈兴洲 刊期: 2001- 06

  • 基底动脉尖卒中

    儿童卒中常见[1].在过去20年里,抗磷脂抗体(APLA)一直被认为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所有缺血性卒中中,以大脑中动脉分布区为常见,而后循环则为罕见[2].本文报告1例APLA引起的儿童基底动脉尖卒中.......

    作者:Sudeshna Mitra;Debabrata Ghosh;Ratna Puri;Veena R.Parmar;李宏建;陈兴洲 刊期: 2001-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