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本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入编期刊,以从事脑血管病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工作的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影像、神经介入、神经康复、神经急诊科医生为读者对象,报道脑血管病及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经验。设有标准与指南、综述、论著、病例报道、学术争鸣、会议动态和医学简讯等栏目。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出版部门: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416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541/R
邮发代号: 28-21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江苏
出版地区 江苏
订购价格 379.00
杂志荣誉 国家卫生部优秀期刊三等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海军总医院
- 国际刊号:1673-4165
- 国内刊号:11-5541/R
- 出版周期:月刊
-
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早期诊断和早期溶栓治疗能使缺血性卒中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在该领域中,现代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益处备受关注,且直接指导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文章对目前临床上较为常用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磁共振波谱分析等新技术做了简要介绍.......
作者:缪学琼;徐恩 刊期: 2007- 12
-
血管性痴呆的药物治疗
多种病理机制和病变类型参与了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障碍.临床上已经采用多种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文章对血管性痴呆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王天俊;吕佩源 刊期: 2007- 12
-
偏头痛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并在临床广泛应用,有关偏头痛性脑梗死的病例报道逐渐增多并引起广泛关注,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近年来,随着功能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应用,人们对偏头痛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文章就偏头痛性脑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了综述.......
作者:彭忠兴;徐恩 刊期: 2007- 12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脑血管病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转化有密切关系.MMP抑制剂的研究和应用有可能成为脑血管疾病治疗的一条新途径.......
作者:张兆波;李庆华;王玉祥 刊期: 2007- 12
-
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和影响因素
卒中后生活质量评价主要包括躯体、心理、社会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主要通过患者对其生活质量自评获得.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6种非专用量表和4种新的卒中生活质量专用量表,后者包括卒中版疾病影响量表、卒中影响量表、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卒中和失语生活质量量表.文章就非专用量表和卒中生活质量专用量表以及影响卒中后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做了综述.......
作者:戴书峰;吴裕臣;洪道俊 刊期: 2007- 12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存在许多争论,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癎)性发作、意识障碍和视觉异常,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以双侧大脑后部为主的大片对称性白质水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均可完全恢复.如果延误治疗,也可并发脑梗死或脑出血,导致不可逆性脑损伤.......
作者:卢红艳;谢炳玓 刊期: 2007- 12
-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指由血管因素引起的或与之伴随的认知障碍,对血管性疾病所致认知障碍患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具有重大的社会和经济意义.文章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神经心理学检查、神经影像学以及生物学标记物研究的进展做了综述.......
作者:王贺波;吕佩源 刊期: 2007- 12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多种病理生理学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IF在巨噬细胞参与调节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就MIF的发现、结构、来源、生物学功能,特别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做了综述.......
作者:蒋欣;张国华;高瑞利;张宏炜 刊期: 2007- 12
-
经颅彩色多普勒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经颅多普勒结合血流显像技术能够方便、无创、准确地探测颅内大血管的血流,对脑血管疾病的诊治具有实际的意义.文章对经颅彩色多普勒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了综述.......
作者:张东平;胡长林 刊期: 2007- 12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Alzheimer病
Alzheimer病(AD)是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ACE)与AD的发病有关.ACE基因的第16内含子内存在插入/缺失(I/D)多态性,I等位基因可增高AD风险,而D等位基因能降低AD风险.ACE基因多态性影响AD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ACE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pepti......
作者:邓玲珑;张志珺 刊期: 2007- 12
动态资讯
- 1 急性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新证据、新思考
- 2 神经保护抗体对卒中后行走功能无显著影响
- 3 经选择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病3 h内应行动脉溶栓治疗吗?
- 4 溶血磷脂酸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 5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降纤治疗
- 6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关系
- 7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卒中后恢复
- 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症状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与早期卒中风险的相关性
- 9 微栓子监测新进展
- 10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预测因素
- 11 血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与脑梗死
- 12 阿戈美拉汀与舍曲林治疗老年患者卒中后抑郁的比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
- 13 体外反搏术在缺血性卒中治疗中的应用
- 14 缺血性卒中后认知损害:病理生理学机制和预测因素
- 15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尿8-异前列腺素F2α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 16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稿约
- 17 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信号传导
- 18 血浆高半胱氨酸水平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的相关性: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
- 19 CD40/CD40L及相关炎症介质研究现状及其与脑缺血和再灌注损伤的关系
- 20 急性脑出血继发缺血半暗带的研究进展